经典美文 情感文章 散文随笔 生活随笔 心情日记 现代诗歌 古词风韵 爱情故事 语录名句 微小说 影评 杂文 佳句
×取消主题

伊丽莎白·科克伦

发表时间:2016-04-10用户:文字君阅读:4191
    
    “妇女适合做什么?”这是1885年匹兹堡《快报》上的一篇社论。里面写道:体面的女人,只能深居简出,等待男人们来娶。如果哪个女人不幸没能嫁出去,她只能待在父母或亲戚家中,当一个不要报酬的管家或做一个保姆。
    当读到这时,一个女孩子被气得满脸通红,她抄起笔,立即给编辑写了封信,痛斥社论的观点。信中写道:国家正把一半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技巧白白地浪费掉,妇女应该在社会上占有与男人同样的地位。这位18岁的女孩子没敢在信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不过这是她最后一次没有理直气壮地做妇女应该做的事。
    她就是伊丽莎白·科克伦。
    《快报》的编辑乔治·麦登被这封没有署名的信深深地感动了。无论里面的文体,还是逻辑都是上乘的。他马上在报上发了条广告:“邀请那位写信批评我们社论的先生”和他会面,商讨今后为该报写文章之事。
    科克伦来了,麦登吃惊了。从没有女人胆敢闯进报社的办公室,麦登干脆地说:他的报纸从不雇用女人。科克伦据理力争,麦登只得让步,建议她写些花边新闻。科克伦拒绝了,她坚持要写严肃体裁的文章。麦登又让步了,但他要求科克伦必须用个男人的名字。科克伦再次拒绝。正在两人争执不下时,报社的一个小伙计走过,吹着美国民歌大师斯蒂芬·福斯特的流行歌曲《内莉·布莱》,科克伦灵机一动,便用内
    莉·布莱做了笔名。
    科克伦开始做妇女从没有做过的事。她到工厂、医院、救济院去采访。
    一次,她在一个制瓶厂找到了个工作,在老鼠乱窜的车间里,科克伦与女工们一天干14小时的活。为了挣到5美元,她们每星期得干满6天。女工们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向她倾诉她们的疾苦。科克伦仔细听着、认真记着,她所写的揭露文章震动了匹兹堡。
    19岁时,科克伦到墨西哥去采访。在那里,她写贫困,写吸毒,写政府的腐化。这一切触怒了墨西哥政府,她被迫离开墨西哥回国。回国后,她继续写,告诉美国人民墨西哥妇女的遭遇。
    没多久,科克伦去纽约,在约瑟夫·普利策办的《世界报》里当了记者。她想写一篇关于布莱克韦岛的文章,这是一个坐落在纽约东河上的疯人院。她向普利策建议说:最好的调查办法,就是她自己装扮成疯子,这样她可以与其他疯子做伴,以掌握第一手材料。普利策同意了。
    科克伦开始作准备。她练习尖叫,做鬼脸,目光呆滞地盯人。然后她到纽约南部找了个供寄宿的房间。她用在墨西哥学到的几句鳖脚的西班牙语告诉房东说:她是古巴一家大财主的继承人,她现在就在这儿等从哈瓦那开来的卡车送她回家。随后她又哭又叫,呼唤着仆人。如愿以偿,科克伦被送到了医院,从那儿又被送到布莱克韦岛。
    在布莱克韦岛,科克伦发现了一切:这里医生是冷酷无情的;护士是心狠手辣的;食物是令人作呕的,居住条件是肮脏不堪的。病人们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她还发现,这虽说是一所疯人院,但里面关的并不都是疯子。有些人仅仅是因为年老多病,而他们所受到的是同样残酷的待遇。他们挨打、挨饿,被关在像牢房一样的屋子里。
    10天后,科克伦被“保释”出来。一回到家,她就写了一系列篇名为“在疯人院铁栏的背后”的文章。这些文章轰动了纽约,轰动了全国,迫使政府对疯人院进行调查,并拨了一笔款子用以改善疯人院的条件。
    科克伦下一步的对像是美国,当时存在的一种工资低,劳动条件差,残酷剥削工人的小工厂—“血汗工厂”。她看到一家纸盒厂在报上的招工广告,便去了,并被雇用了。于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她被关在只有煤气灯照明的小屋里干活。厂里不少工人是12岁的女工。头两个星期,她们是没有工钱的。这样,工厂经常只雇用她们两个星期,然后再解雇她们,分文不给。科克伦又以她那犀利的笔,写出揭露文章,并敦促法律要保护这些女工。
    科克伦以自己的勇气,为美国妇女争取了不少荣誉和权利。但她并不因此而满足。她还要征服更大的世界。1872年,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写了著名的畅销小说((80天环游地球》。书中的主人公菲利斯·福格经过各种困难,用了80天作了一次环球旅行。科克伦宣布她要打破这个纪录,《世界报》同意支持她。就这样,1889年11月14日早上,科克伦从新泽西州出发了。
    不顾狂风暴雨,不畏疾病骚扰,科克伦不停地走着,不间断地给《世界报》发回电报和信。全国都以极大的热情和好奇注视着这个女孩子。美国欢腾了,有人为她写书,有人为她歌唱。多少种鲜花,多少列火车,多少匹赛马都以科克伦命名。当她抵达旧金山时,成千上万的人到码头上去迎接她。妇女们举着旗帜走在她的马车前,乐队为她奏乐,观众为她欢呼。在乘火车横跨美国时,每到一站,人们都热烈地欢迎她,在堪萨斯州,甚至有人让她竞选州长。
    她回来了。经过72天,她回到了新泽西州的码头。她创造了环球旅行新纪录。美国妇女为她感到自豪。新泽西州的州长就此说过:“美国妇女再也不会受人歧视了,她们将被看做是有决心的,有独立精神的,并能在任何情况下照料自己的人。”
    以后的一生,科克伦也一直在为改善美国妇女的地位作斗争。她自己办了报纸,还经营了工厂。后来她的厂子倒闭了,她又回到纽约,在《纽约晚报》当了名小记者。
    1922年,伊丽莎白·科克伦去世了。她的一生为美国妇女的解放作出了贡献。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十九条修正案,承认妇女有选举权。妇女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时代变了,妇女不再满足只是待在家中,她们走向了社会。
分享到:
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友善发言,匿名评论无需登录)
还可以输入:400 个字符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文字站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最温暖的文字记录站 ─ 文字站!文学交流群: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蜀ICP备14019085号 Copyright © 2015 文字站 www.wenzizhan.com 版权所有
分享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