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 情感文章 散文随笔 生活随笔 心情日记 现代诗歌 古词风韵 爱情故事 语录名句 微小说 影评 杂文 佳句
×取消主题

厚积薄发

发表时间:2016-05-09用户:文字君阅读:1779
    当这个世间没有了参照物,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多长。当我随着文字徜佯在先贤的那个年代才明白自己的孤陋寡闻,才懂得了才疏学浅 ,才明白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怎么提炼出来。面对那一座座令人敬仰的大山,我不知道该以怎样一个角度,或者怎样一种心情来追述那段往事以及往 事里那个可敬可佩的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我知道无论是对于司马迁还是他历经十四年写出的《史记》,做为才 疏学浅的我是没有资历去品评他的。可不自量力的我,既没有在原作的《史记》中去遨游,也没有在浩翰的史料中去搜寻千秋太史公的生平,只是在今人 出版的《千秋太史公》的传体文本里,去会过他的生平。做为这些先贤的晚辈我是自豪的,但做为这些先贤的晚辈我又是汗颜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不 能去原汁原味地去品读它,只是凭借当下的一些学者做得传或者是评论来满足我对先贤文化的一种瞻仰要求。
    而这种缺陷,很多时候我觉得这是昔年的荒废所致,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一句诗来“书到用时方恨少,船到江心补漏迟。”在自己随手写得几篇文章,在被那些文化涵养高于我数倍良师益友的点评后,我突然发 现自己的文化积淀原来是这样的浅薄。“学然后不知道”或许就是这个理。于是对于今后的我而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我才 能在读书中积淀文化涵养,在行路中纳世间万物,拓天地胸怀。这样的厚积薄发,或许会成就心中的自我。故而对于一个修养不深的文化人而言,多读书 且不读死书或许是个可取的路径,尤其能零距离接近那些古今中外受人们尊敬、瞻仰的大师以及他们所生产的灿烂文化,而不需要文化上的导游。这样才能将胸间的文化积淀化成思想掌控下佐料,来筑起一道受众期待的文化风景线。
    我觉得读书是一种求知,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滋补,更或是齐身治国平天下的谋略。而不是炫耀的资本 、卖弄的儒雅,更不是居心叵测者成就阴谋的利器。
    司马迁,今陕西韩城人(古时称夏阳),字子长,汉武帝时期人。其父司马谈为当朝太史令,少年时 被愈为夏阳神童,后两迁至京城长安,期间与杜周结怨,并拜董仲儒等人为师。为人仗义且学识渊博。受其父影响立志继续做太史令,立史著书。后娶才 华横溢的张氏为妻,在婚后历经两年的个人自费实地考察,后去西南安抚少数民族,并随武帝去西北及泰山封禅,屡得民间史料,意为三千多年历史跨度的《史记》寻找素材。后归朝后经博士考试被任命为郎中,此时与壶遂 、任安,引为知己,后看轻壶遂,一生在欣赏李陵祖孙三代之外,任安也算得上是他的莫逆之交了。其父死后继任太史令,开始继承他父亲穷其一生未了的 太史令之责。他直言上谏,不畏权贵。同时又在奋笔写史,张氏在他写史的过程中,为其整理史料,誊写《史记》副本,可谓是夫唱妇和, 通力配合,功不可没。
    然而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是容易成为某些小有才气人妒忌的对象,一个敢于直言的人维持正义的人,是容易成为奸佞小人陷害对象, 一个只知直谏而不去揣测帝王意图并不顺从帝王错误的人,是容易成为“多疑”帝王惩罚的对象。而司马迁恰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项羽本记》及当朝的一些东西触 及汉武帝,虽帝派人委婉道明,要其修改历史,以顺帝意。然此公以史德为第一位,再加上李陵事件。故而为帝惩罚他,杜周陷害他,提供了契机。后因罪下狱,妻为救他而被杜周奸污,后自杀。
    为了未了的史记,他甘愿受腐刑,已还自由之身。为了父亲一生未了的宿愿,为了自己一生为之倾注心血的史记,他在受刑 后,闭门谢客,不过问政事,一心只是为了即将封笔的史记。而已到垂暮之年的帝也对自己的一生穷兵黩武、喜大好功的性格进行了反思,对于司马迁一 生的遭遇,也是倍感歉疚,于是再度启用他。而公也在史记成稿后,把正副本藏匿于江湖,扶帝以成王业。只是他不再象青年时那样积极投身政事,只是 在位高权重时做好份内事,同时也没有对那个迫害过他,并吏属他管制的酷吏做任何形式的报复,这样平和地扶佐着帝去。直到若干年后由公的外孙将此史册付诸于世,使为之奋斗一生的外公可以含笑九泉。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是淮阴候韩信临死前的一句话,而对于此公而言,任安为一知己,其妻张倩玉,其女司马云为他的两妇人吧。对于此公我很敬佩他,不仅在于他不畏 权贵写史的史德,不仅在于他完成了其父一生为了的心愿,不仅在于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神,而在于他把黄帝至太元四年间的断代史连接起来,而在 于他在受腐刑后能在屈辱中继续完成心愿的精神,而在于他不仅完成了家父的遗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家父及其那个时代士大夫文人的思想境界,而在于他为人敬仰却又被人惧怕的性格。如果说他是三千年里的记者的话,那么他就是那种以发展眼光看世界,以历史实事为依据的名记。别人怕他, 是因为他正直,是因为他手中的笔足以把他们那副受世人唾弃的嘴脸载入史册。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人在迫害他,是因为他的才气、正直、以及手中那支 可怕的笔,但是他们都败了,不管是他们另有他图、讨好式的献媚,还是欲加之罪下面的大刑伺候,都没能改变他们在历史上那个真实地面目。无论是九五 之尊的汉武帝还是位第人臣的权贵,他们都输了。尽管他们给他的身体还有他的家庭带来灾难,但他们却还是输在这个人的面前,输在历史中。他同情项 羽,欣赏荆轲、郭解,敬重屈原、贾谊、等先贤士大夫,他为李陵祖孙三代的遭遇痛心。他能做得就是用自己手中的笔记下这段历史,让后世还这些忠义之士一 个公道,让后世去评论功过是非。
    郭沫若先生称他为“千秋太史公”,对于此公对于华夏几千年的文化贡献是首屈一指的,他的贡献相当于袁隆平对于农 业的成就,或者象《本草纲目》对医学上的贡献, 只是他们发展方向不一样而已。对于这样一个文化巨匠,我知道自己只能象蜻蜓点水,或者象鹦鹉学 舌那样,断章取意。此公是在众览群书的基础上,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故而,书是一个有志于文字人的天堂,他可以在 书里提高修养,他可以在书里厚积薄发。当你感到自己的文化积淀很薄弱时,你就不要在四处卖弄你那不堪一击且经不起推敲的文章,就算你勉强登上那块不 属于你的舞台也会被人三下五除二的攻击败落,只有那些在数千年后还光彩夺目的文字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本钱。故而“潜心读书,冷眼观世”就成了我所 要追求的目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及文章。如果说此公是一座绵延起伏的大山,那么我就是那款不具备光学变焦的相机,无论怎样都无法给他一 个全景,只是用自己的一次最佳闪光来给他一个我最好的照片。
    他是中国的第一个记述三千年历史的记者,他用十四年时间,写了一百三十篇新闻稿,用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文体,全方位地记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通过人物的形为,来展现历史全貌。把断层的文化史串联起 来,使《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左传》衔接起来,就像长江那样,从青海的发源地一直通畅无阻地东流入海一样!
    他是君王不封 自誉的“无冕之王”,因为他的才华与史德成了那个时代不敢以面示史人惧怕的对象,同时也是前朝及其以前历史的后来宣判者。他给后世留下的财富不 亚于大禹治水的功劳,前者疏通的是三千年的文化长河让它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后者则是疏导河流使它东流入海,从而由祸殃一方变为造福一方。也许是 我偏爱文化的缘故我更看重前者,他使我们后人看到了三千年里的风起云涌,他使我们看到了三千年里的良莠不齐,他更给我们在历史事件的背后总结了 ,不断轮回的历史规律以及可以使后人引以为戒的故事传说。同时他也给我们留下了一部优美传世地文化史诗。
    纵观历史他是一个千年不遇的文化泰斗,他是 我们安身立命于世的楷模,无论是他的才华,还是他的著书立说的精神,更或者是他包容…。对于今人的文化而言,商业使文化浮躁,名誉使人明哲保身 ,低俗的快递文化、中西难合璧的怪胎文化,时尚的泡沫文化,还有互相漫骂的述古文化等等。或许我们欠缺的东西,正是此公展示给我们的东西。
    在我看来,我们的文化需要再积淀,我们的自身还得再提高 ,古人讲究:学无止境。今人也不例外,无论你在文化圈里是一个如日中天的大树,还是一棵无人知晓的芥草,我们都应该在心灵的平和处,用笔在漫长的 岁月中浸泡出一篇华章,无论是《红楼梦》的十年征程,还是《史记》的十四年孕育。那么我们或许进军诺贝尔文学奖就容易多了。因为慢工出细活,因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因为 厚积必薄发。
分享到:
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友善发言,匿名评论无需登录)
还可以输入:400 个字符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本文用户信息
用户昵称:文字君
文章总计:9640
个性签名:文字站官方账号,收录经典美文!
本栏近期热门
本栏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文字站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最温暖的文字记录站 ─ 文字站!文学交流群: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蜀ICP备14019085号 Copyright © 2015 文字站 www.wenzizhan.com 版权所有
分享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