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 情感文章 散文随笔 生活随笔 心情日记 现代诗歌 古词风韵 爱情故事 语录名句 微小说 影评 杂文 佳句
×取消主题

鄂伦春人捕鳇鱼

发表时间:2017-05-08用户:文字君阅读:1277
  文 / 刘国林
  鳇鱼是黑龙江的名特产,有数百斤重,乃至超千斤。据说,鄂伦春人曾捕过一千五六百斤重的。前些日子,见报上载一刘姓老汉在江边放牛,牛饮江水时,突然被江里蹿出的大鱼把牛头衔住,且欲往江里拖。牛也不服输,蹬开四蹄往后坐,二物如同拔河一般,竟看得刘老汉目瞪口呆。较量的结果,一条八百多斤重的鳇鱼被黄牛拽上岸来,一时轰动了整个北大荒。因此,鳇鱼有“淡水鱼王”的美称。早在金代,鳇鱼就是黑龙江流域向中原王朝进贡的珍贵礼品了。到了清代,鳇鱼更是每年向清皇宫必进的贡品。因此,乾隆皇帝在他的《咏鳇鱼》诗中写道:“有目鳏而小,无鳞巨且修。鼻如矜翕戟,头似戴兜鍪。一雀安能啮。半豚底用投。伯牙鼓琴处,出听集澄流。”廖廖八句诗,鳇鱼的形态便跃然纸上。
  鳇鱼的经济价值很高,肉厚指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科学家分析,鳇鱼含蛋白蛋16.8%,鱼籽呈黄绿色,晶莹闪烁,制成后的鱼籽酱,食用可健脑强身。鳇鱼皮似猪皮,肋似牛肋,骨为软骨,熟食脆香适口。据《竹叶亭杂记》载:“黑龙江一带,一鱼头,大者需以车载,嘉庆十年间,此物甚贱,自京中以此骨美味,鱼头遂不肯售,竟相晾晒,发卖而价亦特贵。”鳇鱼全身皆宝,就连鱼肚也是名药,可熬成刮鳔。《黑龙江外记》载:“粘字,补字,刀刮用之,胜浆糊,远骑臀无肤者,摊布贴之胜膏药。”鄂伦春人善于驾驶桦皮船捕鳇鱼,称桦皮般为“木罗贝”。是地地道道地桦树皮和松脂加工而成的,船体细长秀气,极为轻便,佑大一条船,一个人可以扛走。鄂伦春人捕鳇鱼,场面极为壮观,捕捞之法:“长绳系叉,叉鱼背纵去,徐挽绳以从数里处,鱼倦少休,敲其鼻,骨至脆,破则一身为竭”。鄂伦春人还有一种守株待兔的捕鳇鱼方法,即在水中支一木制三角架,一个守候在台架上,一个在桦皮船上持叉待命。当台架上的人发现水起波纹时,便指着有鱼的地方高喊:“激达夹卡勒!”即叉鱼呀!船上的人便立即前往,猛然间,见江中激流处翻起一巨大浪花,瞬间即逝,稍候,又翻起浪花,且露出墨绿的盆口大小的头来,即而肥大的躯背也露出水面,又宽又长的尾巴搅得得江水直翻大浪。这时,只见鄂伦春人的桦皮船飘飘悠悠,直奔鳇鱼划来,船头早已站立一人,手持鱼叉,臂挽叉绳,二目圆睁,大有虎视眈眈之势。当鳇鱼再一次露出水面时,只听嗖地一声,鱼叉早已甩出手,“啪!”不偏不倚地扎在鳇鱼背上,顿时,鳇鱼被激怒了,一会儿翻入江底,一会儿浮出水面,拼命地翻腾滚跃,想挣脱背上的鱼叉,鱼叉没有挣脱,却把江水搅得沸腾了,一时翻了江,倒了海。一叶小舟,被鳇鱼拉得似离弦的箭,捕鳇人只觉得耳边生风,脚下生云,但却顾不得了,只顾眼前的庞然大物别在手中溜掉。信马由缰吧,叉鱼人双手紧握鱼绳,任凭鳇鱼驰骋。划船人也不敢怠慢,拼命地划桨,竭尽全力地保持桦皮船的平衡,免得被鳇拉翻了船。实在话,捕鳇鱼如同上山打虎,生死掺半。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浪里白条”的水上功夫,十有八九会被鳇鱼拖进水里,葬身江底的。这是胆略的较量,这是毅力的较量,这是水上功夫的较量,正如俗语所说:“没有弯弯肚儿,就甭想吞进镰刀头!”渐渐地,翻腾的江水平稳了,捕鳇人手中的叉绳也绷得不那般紧了,叉鳇人才松了一口气,慢慢地抖擞手中的叉绳,把鳇鱼往浅滩上拖,但此时,鳇鱼筋疲力尽了,只能任凭鄂伦春人摆布了,扭腰晃腚地被拖到浅水处。盆口似的绿头露出水面了,肥硕的身躯放扁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划桨人猛地操起木浆,劈头盖脸地砸在鳇鱼的鼻骨上。三下五下,鳇鱼的鼻骨砸塌了,肥硕的身躯扭动了几下,尾巴雨点似的拍打着水面。少顷,便翻白了,放挺了,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瞪得溜圆,一动不动了。
  一进寒冬腊月,鄂伦春人的冬捕也开始了,冬捕讲究搭伙儿,配对儿,鄂伦春人手持鱼叉,一左一右,围着冰窟窿转。雪亮的汽灯下,冰窟窿里的江水被照得湛蓝湛蓝的,显得幽深,神秘。突然,冰窟窿里露出小碟般的鱼头,直奔汽灯游去,继尔,墨绿色的背露出水面了。几乎是同时,两把鱼叉同时进水里,往怀里猛地一拽,一条百八十斤重的鳇鱼被拖出冰窟窿,任凭它在冰面上蹦高,打滚儿,只一袋烟工夫,就变成一个僵硬的冰雕了。这是一般的鳇鱼,两人能拖得上来。若碰到大鳇鱼,只能望鱼兴叹了。记得六十年代,有两个初来江边的知识青年下江冬捕,觉得新鲜,好玩儿,越叉越上瘾。突然,冰窟窿里露出一个大盆般的鱼头,眼珠子也有拳头大。碰上大鳇鱼了?可把他俩乐傻了。两把鱼叉同时伸进冰窟窿里,还未来得及用力,只听“咔嚓”“咔嚓”两声脆响,一个鱼叉被冰窟窿卡断,叉把却还紧紧地握着;另一个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把他重重地推倒在水面上,好险哪,若不是鄂伦春人及时赶到,他俩准会被鱼拖到冰窟窿里!
  最惊险,最精彩的要算是抛鱼叉了。黑龙江水深江阔,水流急的地方一冬也不封冻。鄂伦春人称不封江的地方为清水沟。清水沟是鳇鱼的集散地,也是鄂伦春人冬捕最理想的地方。清水沟附近的薄冰层踏上去吱儿吱儿地响,好像立刻要冰崩塌陷似的,吓得人心惊胆颤,其实也不必过份紧张,鄂伦春人都有经验,宁走封江一寸薄,不爬开江三尺厚。封江的冰是横茬儿,有浮力,有拉力。看鄂伦春人在薄冰上叉鳇鱼,就像看巧走钢丝的演员一样,总为他们捏把汗。担心是多余的,鄂伦春人不但有走薄冰的经验,还有走薄冰的高招儿。你看,他们俯卧在薄冰之上,像一群捕食的青蛙,在清水沟排了一长溜儿。名副其实的爬冰卧雪了。没有点儿耐寒的功夫,没有点儿临危不惧的胆量,就不配做鄂伦春人!看见清水沟里涌动出鳇鱼了,一个个轻轻地抬前胸,又轻轻地扬起右臂,随着嗖地一声唿哨音,手中的鱼叉带着绳儿早已飞向露出水面的鳇鱼。那漂亮的抛叉动作,就像战场上抛手榴弹似的,没有过硬的功夫甭想抛叉!手中的绳儿绷紧了,鄂伦春人知道手中的猎物大小。绷得不太紧的,是小鳇鱼,管它愿意不愿意,生拉硬扯,转眼间就拽到身旁;绷得紧的,是大鳇鱼,不能生拉硬扯,得允它的空儿,让它折腾一个时辰,再慢慢收拢手中的绳儿,再轻轻地往岸边爬。薄冰吱儿吱儿地响,鄂伦春人不理会,理会的,是他们身后一蹦多高的和他们进行拔河比赛的对手……
  看到这里,谁不能激动?谁不兴奋?搓着双手想上前拉鄂伦春人一把。可是刚迈半步,你又踌躇了,不动了,只能望着眼前的大鳇鱼赞叹:鄂伦春人捕鳇鱼,神了!绝了!
  深山里的木刻楞
  北大荒的深山密林里,到处可见完全是用木头盖的房屋,北大荒人称它为木刻楞。木刻楞古朴粗犷,富有浓郁的大森林情趣,是北大荒山林中的一大独特景观。
  木刻楞的建造方法是将笔直的原木横卧在地上,一根挨一根码成一个四框,越码越高,形成一座高高的木墙,不用一根柱脚(也就是不用立柱)。建造木刻楞是挺讲究的。大森林里树木多得很,要啥样的,就选啥样的。关键是把握好木头与木头间的咬缝,没有点儿本事就对不工整。高手咬的缝就象天生长到一起似的那般严实,针插不进,水泼不进。达不到这种程度,哪能抵卸北大荒的严寒啊!够高度了,除了北面外,其它三面都要留窗口的。南面除留窗口外,还要留门的。北大荒的山里人是爱美的。他们在窗口和门上都镶有光滑漂亮的木板条,木板条上雕些奇花异草,粗犷与精美结合在一起,显得古朴典雅,美观大方。屋内的间壁墙,也是用笔直的木杆相扣而堆起,粗细匀称。既结实美观,又减少占地面积,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木瓦。所谓木瓦,就是用斧子把木头劈成厚度一样的薄片,把这些薄片排列组合在一起,就起到防雨的作用了。制木瓦樟子松最好,木质软,木纹直而清晰,易劈开。制木瓦不能用锯。斧子劈的有木纹的深沟,便于雨水流淌,而锯出的木瓦没有凹凸,起不到顺水的作用。做木瓦的高手,能根据房屋的大小,一片瓦可以从屋脊顶直通屋檐,咔嚓一斧子下去,木瓦的厚薄,保证匀称。二五眼木匠则不敢露这手了,先把木料锯成三节或五节,再一节一节劈成木片,再一片一片地拿到房上排列组合。北大荒人有句口头语:“行家看门道,利巴看热闹”。是不是造木刻楞的行家,老远看木瓦便一目了然。
  相传,北大荒建造木刻楞已有二百三四十年的历史了。早在一六六五年,沙俄入侵我国。康熙皇帝命副都统朗淡来到北大荒的黑龙江视察后,于一六八三年(即康熙二十二年)令镇守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将军巴海副都统、萨布素率兵来到黑龙江边。这时已是冬季,晴天飘雪花儿,起风就是大烟炮儿(即暴风雪)。若抵卸外敌,巩固边防,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 ,然眉之急是得有御寒的房屋。这可愁坏了巴海将军,冰天雪地,何以造屋?他的目光停留在莽莽的松林上、。突然,他的眼睛一亮,连声说:“有了!有了!”从那天起,没出半个月,黑龙江边奇迹般地出现个木刻楞兵营。当年的巴海、萨布素和他的将士们就是靠木刻楞过冬的。在边疆各民族的支援下,一举收复失地。这就是北大荒最早的木刻楞。打那时起,北大荒人学会了造木刻楞,一直延续至今。
  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赵二虎木刻楞造得最好,窗户眼儿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赵二虎更能吹牛,逢人就说,他祖太爷跟巴海将军造过木刻楞,他的手艺是祖辈儿传的。此话是真是假不知道,人们只知道赵二虎是光棍儿一条(北大荒称没成家的人),全靠给人造木刻楞谋生。赵二虎的全部家当除了锛、刨、斧、锯,还有一个破行李卷儿。用他的话说,人吃饱了,连狗都喂了,走到哪里都是家。赵二虎不光活计好,人缘也好,给谁家造木刻楞,从不讲价,只要管饱饭,钱给多少都行。村子里有个叫牛老板子的。(北大荒人称赶车的把式为“老板子”)也不知哪一年,落下了腰腿疼的病。可能是腰腿疼的缘故,他都半辈子了,连个儿女都没有。为这个,牛嫂好伤心,背地里说不上哭多少场了。村里人暗地里都议论:牛老板子不中用了,不能那个了。哎,劳苦了半辈 子,连个接香火的都没有……第二天,牛嫂把赵二虎请到家,牛老板子兄弟长,兄弟短地叫个欢,叫得赵二虎心软了,一拍胸脯:“牛大哥,你家的难处就是我赵二虎的难处。钱,好说。”赵二虎张罗着帮牛老板造木刻楞了,牛老板子特意把东间腾出来,让赵二虎住。
  造木刻楞,得去深山里拉木料,那里的木料好。牛老板子又力不从心,选木料也得赵二虎帮忙。进山拉木头,两三个人抬不动,得几家搭伙儿,一起装车,再分别往山下放车。赵二虎和牛嫂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好歹算把车装完了。往回走时,赵二虎借故车闸不好使,让搭伙儿的车先走,他修好了车闸再走。大家信以为真,纷纷把车放下山走了。大顺子心眼儿好使,哪能让赵二虎一人放车呢?我得去看看。他把马拴到山下的树上,爬上山来一看,吓了一跳,赵二虎和牛嫂已经抱到了一起了!大顺子屁没敢放,又悄悄地回到山下。大伙儿问他,他只是笑。啥也不说。人们从笑声里猜出了八九,也一笑了之。转过年春天,牛老板子又破天荒地抱起了胖儿子。这时他正张罗着造木刻楞,又喜添贵子,真可谓双喜临门。村里人当面不说,背后窃语:还不是赵二虎的种?掐指一算,从上山拉木头那天起到孩子生下来整好碰上天数!牛老板子可美出鼻涕泡儿了,他一辈子爱车,就给孩子起个“车生”的名字。真是歪打正着,车生真真正正是车上怀的呢。赵二虎和牛嫂打心眼里往外乐,村里人都暗地里叫赵二虎“拉帮套”的(意思是帮人养家糊口的人),也有人当面逗他,赵二虎只是傻呵呵地乐,也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赵二虎帮牛老板子造木刻楞真够卖力气的了,人瘦了一圈儿,木刻楞倒提前造完了。造得别出新彩,全村第一。别说是全村,方圆百里也是上数的。牛老板子讲交情:“二虎弟,这二年你够辛苦了,你是我的亲兄弟一样,在我家住吧,你嫂子给你洗洗涮涮也方便。”此话正打赵二虎心上来,也没推辞,名正言顺地拉起“帮套”来。一来二去,牛嫂又生一男一女,都生得虎头虎脑,好像从二虎的脸上扒下来一样。可能是牛老板子想开了,待赵二虎像亲兄弟一样,逢人便讲,“孩子真是我的,都管我叫爹。”秃脑袋的虱子,明摆着哪,窗户纸一捅就破。但谁也不愿把真相揭开,怕刺伤牛老板子的心。也有嘴尖舌快的人,提醒赵二虎“有相当的找一个算了。招拐子,养崽子,崽子长大打拐子。你这样下去啥时是头?”赵二虎只是啥也不说,照样帮牛老板子忙这忙那。
  车生十六岁那年,牛老板子死了,车生开始支撑门户了。第一件事,他把赵二虎撵出家门。车生大了,他从村里人的风言风语里,从赵二虎和他娘的眼神里,明白了一切。赵二虎啥也没说,卷起铺盖,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又要走东家串西家,帮人造木刻楞了。牛嫂哭了,哭了很伤心。真的应了古语“招拐子,养崽子,崽子长大打拐子”了。
  一晃,车生长大成人了,该张罗婚事了。结婚那天,赵二虎特意赶回来参加婚礼。这些年,赵二虎造木刻楞赚到钱了,口口声声说:“大侄结婚,当叔的该表示一点心意。”说着,掏出五千元交给牛嫂。牛嫂刚要接,却被车生一把夺过去,啪!摔给赵二虎:“俺家不缺你的钱,识相点,快走开,别说我不客气了!”二虎闹个大伤风,拾起钱灰溜溜地走了。据说,牛嫂躲在屋里哭了大半天。车生结婚是大喜事。当娘的不该哭。可牛嫂能不哭吗?她太伤心了。
  树大分枝。这几年,牛嫂的两个儿子都出去了,况且都盖起了砖瓦房。两个儿子都要接牛嫂享清福去,牛嫂说什么也不肯,还住她的木刻楞子。她告诉两个儿子:“你们用八台大轿也休想抬走我!”
  前些年,赵二虎死了,连同他一身造木刻楞的好手艺都带走了。临死前,他又絮絮叨叨地说:“俺祖太爷跟巴海将军造过木刻楞,俺的手艺是祖辈传的。”说这话时,他的眼里现出异样的光彩。他又当牛嫂说:“没能给车生哥俩造个木刻楞,想来挺难受。”说着,从枕边拿出一万元存折,交给牛嫂。牛嫂又哭了,她拉车生哥俩认父。车生哥俩说什么也不肯,只承认赵二虎是叔。车生哥俩安葬了赵二虎,都是赵二虎自己的钱,车生哥俩是看娘的面子才这样做的。
  这几年,牛嫂明显地衰老了,走路也蹒跚了。但她还那么固执,仍住她的木刻楞。当谁都说:“ 我死了,这就是坟莹地。”不知车生哥俩对他家的木刻楞有何感想,对他父亲话有何感想。哎,牛嫂对木刻楞的深厚感情孩子们是理解不透的,他们也真就理解不透牛嫂的心啊!
分享到:
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友善发言,匿名评论无需登录)
还可以输入:400 个字符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本文用户信息
用户昵称:文字君
文章总计:9640
个性签名:文字站官方账号,收录经典美文!
本文所属文集
本栏近期热门
本栏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文字站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最温暖的文字记录站 ─ 文字站!文学交流群: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蜀ICP备14019085号 Copyright © 2015 文字站 www.wenzizhan.com 版权所有
分享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