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 情感文章 散文随笔 生活随笔 心情日记 现代诗歌 古词风韵 爱情故事 语录名句 微小说 影评 杂文 佳句
×取消主题

五月的桑葚

发表时间:2017-06-09用户:文字君阅读:1171
  篇一:五月的桑葚
  那日,和丽一起喝茶坐聊时,丽说,看到市场上有成熟的桑葚,想买下来让玲泡酒,但玲内退后在一个酒店里兼职做部门经理,已经无暇顾及什么季节酿什么酒了。丽只是买了一些回家吃,说特别好吃。今年我倒是没机会遇见水果摊上有桑葚卖,桑葚酒更是难得有机会喝了。
  是啊,五月,又该是桑葚成熟的季节了。这个概念,恍惚间丢失了多年。
  我所在这地方,不盛产桑葚,也很少吃,只在别人家里的树上摘过,吃过。这几年街上的水果摊上,偶尔能看见那粉红或紫黑桑葚的影子,那果子水灵灵的,安静地躺在主人的果篮里。眼睛看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小时候也曾与小伙伴们一起,到河对岸的山上去摘桑叶,那些桑树多是野生的。摘下大片大片的桑叶,我们拿去给邻居的大哥哥喂蚕宝宝。一大把又肥又嫩的桑叶,撒在竹筐里,看着那些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一点一点地吃着那叶,心底里是一种充满了稚气的开心。
  约是四月的时候,桑树上便有小果子从浓密的桑叶间钻了出来,于是,在去校办农场的山路上,我们总是会摘下一些不太熟的桑子,放进嘴里,有点酸涩的滋味,如今已不太记得。童年的岁月,一点都不富裕的日子,就是这样充满了苦涩却也有着无穷的乐趣。除了家中院子里种的芒果石榴,酸酸甜甜的桑葚,算是小时候吃过比较好的水果了。
  二十年前寒冷的冬天结婚旅行时,我和先生回潮州老家,住在他小姑姑家中,姑姑的婆婆浸泡了一坛子桑葚酒,姑父每天都要喝一点,让我们也尝尝味道。据说桑葚酒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所以我和先生也乐得陪姑父每天喝一小杯。桑葚酒的味道,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知道的。
  多年过去了,蚕的记忆,早已淡忘。而桑葚,也是在记忆中模糊。只是今日,轻轻收拾起曾经遗落的一份心情。
  记得几年前,桑葚上市的季节,玲总是会买回来一些,洗净,在阳光下晒一晒,然后用酒浸泡。浸泡桑葚的酒是她婆婆自酿的米酒。那酒的味道,比街上卖的纯正,让人喝了还想再喝。桑葚浸泡的酒,有果子的清香,又有米酒的浓郁,综合在一起,韵味十足。据说桑葚酒是女人酒,尤其是中年女人,喝这样的酒对身体很有好处。所以,那次玲送过来的桑葚酒,我一次只喝一小杯,一点一点地抿,不舍得那么快就喝光。每次喝完那酒,我会隔着酒瓶玻璃仔细看浸泡在酒里的桑葚,看着它们安安静静地躺在酒里,像是在享受着,又像是在沉静地睡眠着。那一颗颗肉肉的、紫色的小小果子是那么诱人。
  我的婆家离我家不远,几乎每天,公公和婆婆都会在晚饭后散步到我家来,和我们一起看电视、喝茶、聊天。那日傍晚,老公公如往日一样饭后到我家喝茶,临走,我倒了些桑葚酒让他带回家。老人很高兴,说故乡的桑树很多,这个季节,也该是吃桑葚的时候了。
  公公和婆婆都是1956年从潮汕平原来到海南参加矿山生产建设的,他们在这里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投入到矿山建设中,忘我地工作着,家中几个儿女,很小就都送到托儿所去,让阿姨带着。离开故乡数十载,他们从青春年少的男生女生变成了今天白发苍苍的老人。喝着石碌河的水,沐浴着琼岛的灿烂阳光,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铁矿人”。“铁矿人”,这三个字,他们也引以为豪。而远在琼州海峡的那端,故乡的山水,故乡的四季孕育出的果实,已随岁月的远去渐渐淡忘。只是这桑葚酒,钩起了他往事的记忆。
  公公是家中的大儿子,几个弟弟妹妹全都在汕头或广州。前两年,弟妹们相约着一起来到这里看望我的公公婆婆,公公每天都带着弟妹们看网球场,广场,到社区老人俱乐部,走一走那些新修过的马路,甚至去看从前居住过的老屋,看那些老屋门前的果树,逛的不亦乐乎。
  一天,我们陪着几个老人一起上矿山,公公的弟弟妹妹们见识了那座养育我们数十载、我们赖以生存的矿山,感慨万千。他们俯瞰着美丽的小城风景,手里摸着那些矿石标本爱不释手。他们让公公回家乡去养老,但是公公说,几十年了,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习惯了这里的月圆月缺,习惯了这里土土的方言,习惯了这里简单却能让他身心愉悦的俱乐部活动,就在这里老死吧,哪里都不愿意去了。
  而我们都知道,离开了多年的故乡,那里有公公天真无邪的童年,那个私塾学校里,他也曾经朗朗地读过古诗词。桑葚酒的颜色,淡淡的紫红,一点点涩一点点酸的味道,在公公看来,不知道是不是有一点怀念故乡的韵味在里面。

  篇二:最爱五月桑葚香
  最多早上四五点钟,院后大榆树上的斑鸠叫声就妩媚起来。外面天光大亮了,各种鸟雀次第晨鸣。我其实已经醒了,却不肯睁开眼睛,慵懒的躺在被窝里,只为贪享这场天籁般纯美的音乐会。
  隔壁蚕房里父母亲正在忙碌着给蚕宝宝们喂头遍桑叶。突然一股桑叶的清新气味和着淡淡的酸甜冲撞着我的鼻子。一下大睁开惺忪的睡眼,一碗黑红发亮的桑葚尖尖的堆在碗里,端放在吃饭的餐桌上。那是早起的父母给我们摘来的最新鲜的桑葚,颗颗饱满晶莹,带着露水的湿润。迫不及待得抓起一颗塞进嘴里,浓浓的汁水立刻溢满我的口腔,甜中带酸,满颊清爽。早起的孩子有葚果子吃,看着还蜷在被窝里贪睡的哥哥和弟弟们,我满足的笑了。
  这是存储在我脑海里快四十年的影像了。突然被激活是源于晨练途中偶遇一个卖桑葚的老伯。他蹲在早市的墙角,局促的吸着纸烟。脚下的扁筐里黝黑发亮,掺杂红斑的桑葚一下撞醒了我沉沉的记忆。
  我蹲下身,贪婪的盯着那些饱满晶莹,还带着露水的桑葚。“都是最新鲜的,早起摘的。”大伯招徕着我,“你先尝尝甜不甜”他伸手抓了一小把递给我。他手指上沾着酱紫的颜色,指头粗短,一看就是庄稼人那种永远也洗不干净的手指。我从他手里捡了一颗填在嘴里,一股酸甜猛烈的冲击着我的触觉神经,心不由得颤了几颤。
  “保证是最新鲜的,一点农药都没有。”老伯紧盯着我的嘴巴,而又释然的笑起来,露出黄褐色的牙齿,蹙起的皱纹里包含着许多的暖。
  出身农村的孩子,对这些与故土相关的食物都有极深的感情。可是这几年城市轮廓膨胀太快,城乡接壤线已经大步后退十几公里。城市里生长钢筋水泥,出产繁华和浮躁。几千年的农桑文化在城里难得一见。所以城里人最稀罕的就是这种时令的农村野味。可见无论多么繁荣的商业文化也离不开土地的滋养。
  我真诚地点点头,“很甜,好吃”。看到我的肯定,老伯又开心的笑了。我没有丝毫怀疑老伯的意思,他的笑有着父辈的温暖。
  从前家家植桑养蚕,连我们小孩子都懂得,桑叶是不能打一点点农药的,蚕儿最娇贵。父母伺候它们比对我兄弟姊妹上心几倍。农村的孩子基本都上是散养。生产队的农活一季接着一季,生产队长的哨子就像是上了发条的闹钟,一到四五点钟就满村喧燥个不停。父母能做到基本填饱我们的肚子,其他的啥也顾不上。好在有大自然的恩赐,坡里野外,一年四季都能找到可以果腹的食物和无限广阔的游乐场地。而五月份的桑葚却是我们的最爱。这种饱满酸甜的浆果,是五月呈献给我们的饕餮盛宴。
  父母忙中偷闲采摘的那碗桑葚,哪里够我们哥几个抢食的,一眨眼功夫,碗早见底了。看着满嘴满腮的紫红,我们彼此嘲弄着打闹不停。这点东西哪里够打发我们的馋虫。于是在野外的桑树上,你就能看到小伙伴们窜上跳下与鸟雀们争食琼果仙浆的灵巧的身影。这些逃学的调皮孩子们,已经把老师的嗓子都气冒了烟。在坡地里锄地的大人们赶忙配合着老师对我们大声叱喝,哄赶我们回到学堂去。坐在古寺庙改成的学校里,我们实在提不起多少学习的兴趣。那口悬挂廊檐下的铜钟,晨昏振鸣,我们的心情追逐着钟声悠荡,一会儿快乐期盼,一会儿又烦恼惆怅。
  为了这天赐美食,我们宁可逃课,宁可头顶小板凳罚站一小时,又甚至手心里再挨上老师教鞭恼怒的抽打。
  其实何止是我们孩子啊,村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不也贪嘴吗?五奶奶家的小姑和生产队的秋来哥翻过堰墙去吃葚子,不知怎么回事,小姑的前襟和脖子上都是紫红的印子,桑葚的汁水是很难擦洗掉。五奶奶站在街头骂秋来哥骂了整整三天。我们小孩子闹不明白,吃桑葚还能吃出这么大的故事来。这点笑料足足让生产队喧闹开心了好多天。后来秋来哥就成了我的小姑父。原来桑葚不仅能果腹解馋,还能成就一段姻缘。
  我从扁筐里轻轻捧起一些桑葚。大伯忙从包里拿出杆秤给我称重。一看他紧张的样子,就知道他真不是个生意人。他的本意是想指给我看,他给我的秤是高高的,却不小心秤砣顺着过于倾斜的秤杆滑进去,弄得他好一阵紧张,秤盘里的桑葚也险些撒出来。我俩都笑了。我笑他像我父亲一样的笨拙,是个实诚人。大伯是笑着向我解释,“我不是个买卖人。家里没事干,摘点桑葚子来城里换点烟酒钱。”
  我和大伯聊起来。他家离城里五十多里地。今年快七十岁了。儿女成了家外出打工,平时不怎么回家。好在他们老两口身子骨壮实,不拖累儿女。自己侍弄着几分地,平时种点粮食种点菜,换点烟酒小钱。知道城里人爱吃个鲜,他和老伴早早的就去坡地里摘桑葚,再坐上一个多小时的早车,来赶城里的早市。
  “上个月我还来卖过香椿,自己院墙边种的几棵椿树。城里人稀罕这些东西,没想到刚来不一会儿,几个人就给我抢没了。呵呵……”他开心的笑着有着孩子般得满足。
  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农村的情况我了解,能结桑葚的桑树都是很大的老树,而且枝干很脆,像他这么大年纪,为了能摘到几个饱满的桑葚,是要冒着危险爬到树上去,卖力的伸展着身子去采摘。树下的老伴一定会抬着头揪着颤抖的心,迭声不止的叮嘱他要小心。能想见为了爬上粗大虬曲的树干,两个老人还不知道怎么搀挽推拉,拽扯着费出全身的力气。想到这里,我心头发紧,眼睛湿润。看着手里的这些黝黑肥大的桑葚,胸口瞬间闷堵得很。
  晨练赶早的人们,都发现了这稀罕物,聚拢来纷纷购买。老伯立刻起乱起来。为了不打扰他的生意,我悄悄的退出人丛站到街边,久久地盯着看了很久。那一刻,我很想念我仍然生活在家乡的老父母。
  回到家我在书桌前呆坐了很久。打开一本书,入眼的偏偏正是诗经里的句子“唯桑唯梓,必恭敬止”。古人知礼仪重孝道,因是父母手植的桑树,儿孙辈断不肯随意折伐,深加爱护。当今诸君多有不以未能常在父母膝下承欢而心生愧疚,却会找出恁多理由曲意推搡,不肯诚心行孝,实在羞煞古人。
  《孟子》亦云“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故乡田间屋后,多是桑榆椿槐,数量远比孟子理想的还要多,但是耄耋之年的老父亲们,为了烟酒小钱还要去田间采摘,远徙贩卖,此情此景,让我们做晚辈的情何以堪啊。
  上个月父亲来过一个电话,说起家里的香椿芽刚冒出来很嫩,想让乡邻给我捎来些尝鲜。此时我正在外地差旅,于是阻止父亲,不必如此大费周折。不过一把香椿,城里花钱就会买到。现在想想,当时我的拒绝会让电话那端的父母何等的伤心。我虽年过不惑,但在父母眼里还不过是个摘尖尝鲜,淘蹬父母的孩子而已。父母独处乡下,老年寂寞,思念儿女之心无可排解。一个电话,几点土物含藏许多期盼儿女回家的由头啊。
  五月的早晨依然凉爽,我却蓦然焦躁起来,屈指算来竟然有几个月未回老家看望父母,深感愧疚不已,即刻回故乡的想法变得异常强烈而急迫。
  推开阳台的窗户,目光热切地眺望故乡的方向。耳朵里疏忽传来一阵斑鸠婉转呢喃的叫声,是那只栖身老榆树上的斑鸠吗?你不要抢吃掉我太多的桑葚啊,小心迷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我不由得吟颂起来。妻子从睡梦中醒来,懵懂中恨恨地瞪了我一眼。都是我太过兴奋的声音,吵到了加了夜班正在补觉的妻子。
  
  ---- 文章来源于网络,阅读更多散文/随笔/诗词/佳句、发表文章作品尽在文字站!
分享到:
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友善发言,匿名评论无需登录)
还可以输入:400 个字符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本文用户信息
用户昵称:文字君
文章总计:9640
个性签名:文字站官方账号,收录经典美文!
本栏近期热门
本栏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文字站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最温暖的文字记录站 ─ 文字站!文学交流群: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蜀ICP备14019085号 Copyright © 2015 文字站 www.wenzizhan.com 版权所有
分享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