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 情感文章 散文随笔 生活随笔 心情日记 现代诗歌 古词风韵 爱情故事 语录名句 微小说 影评 杂文 佳句
×取消主题

茶亭

发表时间:2017-06-11用户:文字君阅读:1296
  篇一:茶亭,宛如一朵清莲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今宵别梦寒”每次读到李叔同这首词的时候,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出许多温馨唯美的画面:长亭内,一张桌几,数斤家醅,衣衫长袖,巾带飘然,数位身影浅斟吟唱,惺惺惜别,他们以天为琴,以地为弦,抚琴而歌,折柳而别,在夕阳中挥手,从此天涯别离。好一幅凄婉缠绵的人生离恨图。但我更想起的是故乡的茶亭。
  故乡的茶亭,不是文人雅士表达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它是山坳里流动的一泓清泉。一座低矮的茅屋,静静的座落在乡村的羊肠古道,默默地留守在它一僻之地。宛如质朴的村妇,寡言而矜持。数声犬吠,几次鸡啼,点缀了这座茅屋的韵致。但这声声犬吠决意不是拒你千里之外,而是声声召唤。你无需惊若寒蝉,望狗生畏,一碗甘甜的清茶,一句亲切的招呼,就足够滋润心田。当你独自行走在崎岖的小路的时候,难免脚生寒意,簌簌山风不时吹响,再胆大的人,也不时咳嗽几声来壮壮胆,再加上肩挑背扛,气喘吁吁,怎一个怕字了得。倘若是骄阳似火的时候,或大雨滂沱之际,或暮色四合,能不停顿歇息,心中生满丝丝缕缕的顾盼?哎,要是有个人家歇息就好啊。此时,任何出游的人,离开家的一刻,谁不希望心的溪流能遇上一股春风?别急,一座低矮的茅舍,就为你长途跋涉的停靠准备了家的皈依。来了,就坐坐,歇歇脚,喝上主人煮好的茶,听主人关切的问候。寒暄中,几口热茶下肚,不管是咕咕猛喝,还是小口浅呷之后,小拉家常,嘘寒问暖。顿时,陌生变成了熟悉,冷峻变成了亲切,疲惫化成了温婉如醉的充盈,为你的前行铺设了长长的回味。心,暖暖的,脚轻轻的。一声谢谢,几次回首,为的是在你的脑海中镌刻主人憨厚的笑意。是呀,他简约、质朴,不需要你款款的一次长揖。如云,似雨,来了,去了,只要挽留你做一次短暂的歇脚,彼此浇灌,彼此滋润,就够了。在这乡野荒芜的土壤,植入你的心莲,带走它们滚烫而充满馨香的热气,又何需你浓酽的赞美呢?也许,越简单越真情。人生不就是如此吗,在我们奔劳的驿站上,多希望在心路旁建构几座如许的茶亭,我们的希望一头连在故土,一头浅浅地流向彼岸。
  茶亭呢,一般是依山而建,择水而居,也许你定会疑惑,茶来自何方?别急。主人一般选择山的低矮处种植茶树,不施肥,难得浇水,全秉承上天的雨水。谷雨前后采摘,自晒自焙,精心挑选,残存的老叶和枝桠被丢弃一旁,这样茶叶自然就纯正许多了。沏茶的水呢,是山泉,常年不断,清澈中蕴涵淡淡的甘甜。每天清晨,主人就忙开了:烧水,泡茶,满满的一桶,放在门前,摆好茶几,等待过路的行人。熟悉的,陌生的,都停住脚步,口干舌燥中,接受一次山泉的洗礼。通体舒坦,神清气爽。这种感觉惟有在家中才能深切的体会到呀。只要你放下身架,屈尊就坐,拍拍身上的灰,跺跺脚上的泥。一切顺其自然。茅屋内决没有矫揉的笑容,忸怩的姿态,心交给主人就是了。在这样四野无人的山地,有这样一席之地,不正是天籁般的享受吗?你又何需疑惑呢?只要你经历过一次,你的生命的画廊中又多了一幅简约的山水画卷,伴随你的一生。是呀,每当蛰居在家中,喝上纯净水的时候,脑海中,这幅久远的画卷,如闪烁的星,时时跳跃,朦胧而明晰。何时再去那低矮的茶亭坐坐呢?有时突发奇想,但总是没有那股热情,也许,人早就慵懒惯了。
  前些年,回乡祭祖。是夜,和家人闲聊起来,儿时的话题自然多了起来。生在乡村的人,即使漂泊万里,家乡的景色不会弃你不顾,一切的朦胧记忆在此刻已如清泉,汩汩而出:濮水,捉鱼,砍柴,收割,山上采摘果实,都是我记忆话语中最亲切的丝丝回味。畅谈中提到茶亭的事情。哦,茶亭?一幅青灰色画卷,如一只山鹊,烟雨空濛地飞来,缓缓铺开。但我知道,二十多年内记忆的颗颗珍珠,都晶莹透亮,色彩依旧,已经幻化成没有年轮的树。那静卧在山坳旁的青色茅屋,不正是我仅有的几粒家珍之一吗?此时再次提及它,那种喜悦悄然生长,冉冉升腾。我不免脱口而出,“那是好地方,小时侯还经常喝他们的茶呢。”
  “是呀,我们都喝过,只是,现在没有了。”
  “哦?是吗?我不禁诧异起来。”一种失落感如芒刺扎进肌肤,顿然失语。此时,我还能说什么呢?我不想说了。
  翌日,早餐之后,我便匆匆返回。这次,我没有选择坐车返程,而是徒步而行,去看看那曾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青灰色茅屋,那弥漫馨香的茶亭。
  不到半小时的山路,却费了些许时间。现在的山路比不上昔日光洁,平坦。长久的雨淋日晒,路过者甚少,现在已是坑坑洼洼。山路两旁杂树丛生,极为茂密。有的甚至没过头颅,而有的,要用手拨弄才能过去,甚是艰难,但都无法阻遏这份渴望之情。
  拐过谷底,转个弯就到了目的地。
  寂静,除了山风呼啸,依旧是寂静。但我知道,鸡鸣犬吠的情调已经停留在岁月的边缘,化成了一道无法攒簇的青烟。眼前的一切让我愕然,竟不知所措。
  前方不远处,没有了低矮的茅屋,空荡荡的,只剩下四壁残破的墙。有的还残留缺口,仿佛风尘中已逝荣光的老妪,肌肤褶皱,笑靥衰绝,冷落人寰。此时呢,那风景如画的茶亭已是断壁残垣,一片废墟处,草芥丛生。墙头,墙脚,漫生了许多杂草,在风中瑟瑟飘摇,仿佛在诉说什么,低低哀鸣似的。而四周的树大小密布,参差不齐。碗口大的干躯已经表明,它们已经是这里的主人了。见此情形,一种莫名的悲叹渐渐袭来。猛然间想起张衡的诗“望先帝之旧墟,慨长思而怀古”。张衡只是仕途的长吁短叹,那我呢?在这熠熠的白昼,哪里是我凭吊之地?我惟有长久的停滞,任山风吹乱我的衣巾。古诗中“簌簌衣巾落枣花”那是落得个清闲落拓之情。而此时呢?一股激越的乱流奔涌在我的胸膛,隐疼难挨。此时,我多想我的思绪应该糜烂,化成墙角的一方泥土,化成墙内微弱的齑粉,守住悠远的岁月,守住这屋檐下的笑语盈盈。
  但我知道,我该流几滴眼泪。咸咸的,长长的趟过我的颐面,落入脚下的泥土中。
  但我知道,我应该再走近些,甚至去触摸那坚硬的墙砖,是清凉还是滚烫。
  但我知道,我该化身成云,覆手成雨,洗尽所有遮蔽的眼瞖,这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何时能装裱在你眼帘。
  只是,我知道,我该走了,到了我非走不可的地步,任身后的山风肆意呼啸。
  茶亭,这悠悠千古中植入的一朵莲花,你馥郁的歆香在冥冥中成了我们相遇,相别的骊歌。我愿在一曲吹萧中,吹奏你的孤败,如我的孤独。

  篇二:风雨茶亭
  茶亭是山间路途的温暖。
  在我们南方的一些山谷或者坡顶,在前后很远都没有人烟的地方,有一栋长长的木楼或青砖瓦屋兀立中央,道路穿堂而过,这往往就是茶亭。茶亭的建筑样式大多粗朴,也不雄伟,极少雕廊画栋,它不过是供路人稍事休息的场所,无须过多装潢,多以实用为要。走累了,你可以在这里歇歇脚,房屋的两侧备有固定长凳,坐也好,躺也行,它能帮你补充一些体力。口渴了,可以喝喝茶,这里有专门负责烧制茶水的老者,待人绝对热情。在寒冷的冬日,你还可以暖暖身子,火塘里的火整天都是通红通红的,不会有熄灭的时候。至于如果是遇到了风雨,那茶亭当然就是最好的避风港了。
  有这样一个茶亭出现在旅途中,无论如何是让你感到很亲切的。
  每一个过来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些许体会。在赶路的过程中,远远地当看到茶亭就在前方的时候,心就特别容易激动,尤其是当临近茶亭之时,步子会迈得更快一些的,嘴里还会不由自主地念叨:快了,快了,到茶亭了,可以休息一会儿了。此时,茶亭就成了你旅途中一个非同寻常的目标,是在你走得疲惫不堪后找到的一个温馨依靠。
  在去我三姐家的途中就有一个茶亭,正好位于安化唐家观古镇与钟鼓山国家粮食储备库之间的花园冲地段。记得小时候去姐姐家玩,当走到这个茶亭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已经走过了路程的一大半了,心里遂生出几分踏实来。常常会在茶亭稍坐一会儿,再继续赶路,这样就轻松多了。这个少小时候的体会,我现在好像还能感知几分它的妙处。
  处于山间僻壤的茶亭是不寂寞的。经常有那么的人经过茶亭,无论是陌生的还是熟悉的,大家扶老携幼,在这里驻足,在这里交流,无拘无束,谈笑风生,说着生活中的家长里短,说着一些远古的、陈旧的、新鲜的、有趣的事儿,在短暂的休整中打发着快乐的时光。爽朗的、揶揄的笑声,给寂静的山水增添了人气,让林中的鸟儿欢腾跳跃,山水也因之生动,自然与人就和谐为一体了。兴许这么聊着、聊着,你原本有些灰暗的心境一下子变得开朗起来,疲劳的感觉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茶亭就是这样一个场所,聚集着来自四面的人流,交融着来自八方的信息,让你结识新朋,不忘旧友,远比如今闷在一个人驾驶的汽车里过得痛快。我想,生长在大山里的茶亭,就如人生的一道道驿站,困了累了,在这里休整,又从这里出发,朝着你要去的地方继续行进。
  只是,坚守在茶亭的人,却是不容易的。他们往往年事已高,以至风烛残年,有的可能还是孤身一人,形影相吊,他们的家也许在远方,也许就是这个茶亭,他们是山中岁月真正的守望者。他们年年岁岁甚至一辈子守候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迎来匆匆过客,又送走匆匆过客,独自煎熬着北风萧萧的寒夜和“天阴雨湿声啾啾”的日子,为过路者营造温情,把孤单与落寞留给自己。对于他们而言,风霜雨雪实在算不了什么,难耐的是有时候找不到一个能够与之说话的人,但不论怎样,他们强挺着,凭着一副热心肠、一颗善良心,也凭着一种社会赋予的责任感,他们没有辜负广大乡民对他们的期望,日日夜夜履行着这特殊的使命。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对于处在旅途中独行踽踽的人们显得无比珍贵、不可或缺,因而令人肃然起敬。
  这样的茶亭,都无一例外地带有社会公益性质,日常运转大多依赖乡民赞助或地方上开支。听老一辈的人说,为了保证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过去绝大多数的茶亭都有一片独立的山林,有的还拥有不菲的田产,收入全部用于茶亭开销。这是约定俗成的,也是人所共知的,即便是盗贼也不会打茶亭山林的主意,因为如果让人知道了,是会指脊背的,那可不是一般的指,而是千夫所指了,谁受得了呢?而在农村,有着这样的公益收入多好,这样就可以为最一般的民众实实在在办点事了。这种普惠式的实践模式今天仍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然而在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山间路途的多数茶亭早已寂寥破落了,并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它的消亡,尚未消失的,都被冷落在山之一隅,如同天涯海角,几乎没有人想来理睬它们了,它们不得不承受真正意义上的孤单与寂寞。我所知道的,在安化南金乡去往古楼乡的公路边上还保留着一个茶亭,孤零零地立在高高的山巅,屋瓦零落,墙体斑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残留的标语依稀可见,隐现这里曾经的喧闹,也给人无比沧桑之感。由于公路改道从旁边侧身而过,去茶亭就得绕道,现在恐怕极少有人再去亭中光顾了,更少有人会在乎它处境与内在的凄凉。好在一侧目我们还能看到它的模样,它仍在与风雨做着顽强的抗争。但到底能在这个世界存在多久,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它还能有一些时日,由于没人去维护,也许它会在明天的风雨中马上坍塌。而南方更多的茶亭,却早已在时光的悄然流逝中渐行渐远了,我们已很难再看到它们留下的踪影,即便幸存着,也因为地处偏僻,离人越来越远了。现代社会修建公路的理念无一不追求短、平、快,自然就疏远、冷漠了藏匿在大山深处的茶亭。
  随着岁月的延伸和山区交通状况的改观,山间茶亭将会慢慢老去,直至完全消失。但人间风雨是不会消失的,跋涉者的步伐更不会轻意停顿,我期盼昔日的茶亭能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将其精髓永远传承,以安慰我们多少有些疲惫的人生旅途。

  篇三:茶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五里短亭十里长亭,亭,这个极具中式民族特色建筑形式,积淀着中华民族浓厚情感。
  文人墨客向往的是“醉翁亭”,她有淡淡的怀才不遇的忧伤和浪漫豪放的潇脱抒情;爱国志士扼腕的是“风波亭”,她有家园沦丧民族受辱的冤情;佳人才子相会的是“牡丹亭”,她有男慕女爱的挚情……这是名亭。
  我以为亭以江浙为最。苏州园林更多的是休闲、观景之亭。浙江最著名的当属兰亭,但我却觉得更具人情味的还是那么些不集中也不出名的乡间小亭。象温州楠溪江古村落有一对兄弟亭,哥送弟远行求学而建的叫“送弟亭”,弟念家乡兄长而建的叫“望兄亭”,“送弟”在村边,“望兄”在村外,两亭相望,流传下一段令后人视为楷模的手足深情。
  亭中,最让人感到温情的可算是茶亭了。茶亭属路亭的一种。
  路亭,乡民亦称凉亭,又些亭大些长些延伸为廊,叫路廊。路廊路亭多见于浙南丘陵地区,旧时,浙南多崎岖小路,少平原,少大道。陆上交通几乎全部依仗蜿蜒在山岭之上、沟壑之间的小石子路。荷薪负重或远访亲友,须跋山涉水,有今人不可想象的艰辛。为了给旅人或樵夫们歇歇脚,乡民们沿路建起了一座座路亭、路廊。后来逐渐扩展至平原要道。
  亭子的选址一般在岭头,人性地让上坡的劳累的旅者一份轻松;或建在清冽的山泉边,给旅人一份凉爽;或建开阔荒凉处,让旅人遮风避雨。
  最陋落的亭子一般也设有可坐的地方,好点的还有美人靠或栏杆凳子,或一间或三五间。“且停亭养养精神,请坐座谈谈国事。”每年从夏初端午到秋末重阳,近村的路亭就成了“茶亭”。乐善好施者便出钱出物或出义工,供应义茶和免费避暑中药。旅人也可以捐资给茶亭,当然是很随缘的那种,但主人是不提倡憩者捐赠的,因为那不是他们的本意。
  朴实的民风,殷情的主人。小小的茶亭,交换着乡民的关怀和体贴,传递着乡情和温馨。
  路亭注定是相对孤寂的,因为它总被建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野外或山间。茶亭却是热闹的,由于歇息的放松,便成了榕树下、夜航船,也象当今的旅游大巴。有故事在茶亭里发生有故事在茶亭里传唱。
  有卖货郎巧遇美村姑,成就一段好姻缘的,有浙南经典的《荆钗记》、《黄三业林定郎》、《高机吴三春》,也有粗俗的《十八摸》、《外甥想姨娘》。只是我不清楚具体的内容。当然更多的还是张飞秦琼李逵这些草根英雄义士。有人会杜撰一些鬼怪故事,幽默、谜语和笑话却总是茶亭里的主角。
  只是随着交通的发达,茶亭也越来越少了,人世间的那份温馨也似乎日渐淡漠了。
  我有些怀念,希望还能在茶亭里喝上一盏义茶。
  ---- 文章来源于网络,阅读更多散文/随笔/诗词/佳句、发表文章作品尽在文字站!
分享到:
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友善发言,匿名评论无需登录)
还可以输入:400 个字符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本文用户信息
用户昵称:文字君
文章总计:9640
个性签名:文字站官方账号,收录经典美文!
本栏近期热门
本栏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文字站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最温暖的文字记录站 ─ 文字站!文学交流群: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蜀ICP备14019085号 Copyright © 2015 文字站 www.wenzizhan.com 版权所有
分享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