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 情感文章 散文随笔 生活随笔 心情日记 现代诗歌 古词风韵 爱情故事 语录名句 微小说 影评 杂文 佳句
×取消主题

妃子笑

发表时间:2017-06-26用户:文字君阅读:1293
  篇一:蓦然回首妃子笑
  每年6月份正是荔枝旺季,一年一届的荔枝节也在此时启动,好几个荔枝种植场都是品尝荔枝的好去处。白居易有诗曰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苏东坡也有广为传诵的名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生活在岭南,当然要趁节令好好品尝荔枝。
  6月15日下午3时,我们到深圳南山西丽果场,第一次去果场树上摘荔枝,那股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门票50元一人,进园可任意随便吃,但不可带走,违者一粒罚款50元。警示有约束作用,但还是有人往兜里带几粒。未必是贪心,或许是感受这“偷”的剌激。
  走进荔枝园,满园馨香随风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闻香望去,只见一团团一簇簇熟透了的荔枝映在翠绿丛中,沉沉甸甸的果实被风吹拂着笨重地摇晃,像似热情地向客人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那景象,煞是醉人。远望,几座山头数里之间,满眼都是荔枝。刚刚阵雨初霁,从云中探出的阳光照射在翠叶上,鲜明蔽映。熟透了的荔枝仿如星火,星星点点装如画,传奇般的美无以伦比。天气潮湿闷热,一会就满身是汗,可诱人的荔枝,让人完全不觉热。只顾得奔来奔去,这棵摘一粒尝尝,那棵采一粒试试,乐得忘却尘事。
  儿子早已迫不及待地站在一棵荔枝树下猛吃,我告诉他红未必甜,妃子笑熟了也是泛青的,最好吃的是糯米糍,荔枝珍品之一。总之别急慢慢来,挑准哪棵甜了才慢慢吃,不然一会就撑饱了。
  我走到一棵妃子笑树下,顺手摘下一粒,轻轻剥掉壳,凝如水精的荔枝肉露了出来。那色泽晶莹透明,瓤厚而莹,膜如桃花红,其香气清远扑鼻而来。轻轻咬下去消如绛雪,汁如琼脂,核如丁香母,其味之至,真的妙不可言。再看看周边人们都兴高采烈的吃荔枝,真有点像明代徐勃那首《咏荔枝膜》诗中所描写的“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啊。
  荔枝有止渴,益人颜色,提神健脑的功效。它味鲜肉嫩又养颜,引人垂涎。难怪杨贵妃每年都要吃荔枝。杨贵妃喜食荔枝,是人人皆知的。杜牧一首流传千古的唐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生动地道透当年为了让杨贵妃享用到鲜荔枝的悲壮历史。
  据历史资料记载,西汉高祖时(公元前206—195)和汉武帝时(公元前40—8)时,分别早于杨贵妃吃荔枝948年和882年。南越王赵佗归汉,曾献上荔枝,得到汉高祖以蒲桃锦回报。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长林苑建扶荔宫,宫中移植岭南荔枝树苗一百株,后来死了九十九株,仅存活一株,但终无结果,此后皇帝每年都要岭南进贡荔枝。
  唐李肇在《国史补》里说:“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唐玄宗庞爱杨贵妃,贵妃又特别嗜吃岭南荔枝,玄宗为投杨贵妃之好,命高力士传旨岭南进贡。下令各地驿站,快速转运闽、广荔枝进贡长安。为此,荔枝这小小的果,在史书中带有浓重的香艳色彩。荔枝之为人们所乐道,不仅仅因为牵涉宫廷权势与情爱,更重要的是这之外那无休止的欲望。
  清朝乾隆时,两广总督阮元诗曰:“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贵妃带笑尝,应是殿前的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正是杨贵妃与高力士荔枝情结的生动写照。
  荔枝采摘后,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外香味尽去。那么荔枝是怎样保鲜驰送长安呢?《荔枝史话》有载:“用大麻竹筒(口径十多公分)把一球球连枝叶整理好的荔枝,用湿草纸(竹子制的)包裹放进去,再用蜡封口。包装之后,通过皇家驿站,用加急千里马日夜兼程,换人换马飞送长安。因未离枝,所以送到长安历时四、五天还很新鲜。”这样的解释似乎有道理,因为荔枝又名为离枝,不离枝应该能保鲜几日。
  苏轼在《荔枝叹》中描述“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跨山越河狂奔往皇宫送荔枝的接力赛,以致“惊尘溅血”,可见杨贵妃纤手往嘴里塞的荔枝,颗颗都浸透了百姓的鲜血乃至多少无辜的性命。
  史实评说唐朝杨贵妃吃荔枝之事,距今一千二百年。千百年来贡品真正出自何处后人自是难以说清,司马光著《通治通鉴》卷215载:“天宝载(745)七月,妃欲得生荔枝,岁命岭南驰驿致之。”既然史学已阐明杨贵妃吃的荔枝是岭南驰送致之,至于是岭南何处?据说高力士的家乡潘州(今高州)最为可信。然而,杨贵妃吃的到底是哪的荔枝?此时,答案不再重要。
  如今科技发达,地球人上月球都不是问题,何况是荔枝保鲜?今年深圳荔枝恢复了出口美国。荔枝出口美国因各种原因已停了两年,今年恢复让我们国家的水果珍品再次走进超级大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情事。美国对水果进口检验要求非常严格,他们派专员直接到包装现场监督。荔枝在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细想这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世间珍果,即使生处天涯,世界各地品尝到新鲜荔枝已不再是件难事,何况区区千里皇宫?忍不住轻轻叹息:贵妃啊,贵妃,你生不逢时。否则何必为了吃荔枝,红尘飞一骑,娇滴滴地伤天害理,落得如此千古罪名。
  我又想起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果树专志《荔枝谱》,这是宋朝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北宋名臣、端明殿学士)所著的。成书于宋嘉祐四年(1059年)蔡襄宦闽期中。《荔枝谱》全书共3000多字,叙事扼要。详尽地记载荔枝栽培的一系列科学知识,为发展荔枝果培植、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其中荔枝品种篇,分等次的记述介绍了陈紫、江家绿、方家红、游家紫、小陈紫、宋家香、蓝家红、周家红、何家红、法石白、绿核、圆丁香12个品种特色;不按等次介绍了虎皮者、牛心者、玳瑁红、硫黄、朱柿、蒲桃、蚶壳者、龙牙者、水荔枝、真珠、十八娘荔、将军荔枝、钗头、粉红者、中元红、火山等20个品种特色。总共32个品种。有言其形状特色的、有叙其品种名称的、有记其产地来源的,名目繁多,各呈其彩。《荔枝谱》一书开我国系统研究荔树栽培之先河,为世所重,现已被译成英文和法文、流传世界。
  然而,千百年后,不管那段历史曾经如何香艳又如何血醒,荔枝依旧年年红。目前深圳西丽果场生产的“双荔牌”荔枝有:妃子笑、糯米糍、淮枝、桂味和黑叶。“妃子笑”这个妩媚的名字,继续保持着极其诱人的魅力。但每每品尝,总让人莫名感叹。此时静观岁月,蓦然回首妃子笑,仿佛千年红颜之魂已化作那串串红荔……

  篇二:妃子笑
  “你知道这种荔枝叫‘妃子笑’。据说一代美人杨玉环喜食荔枝,唐明皇为了博她一笑,不远千里的命人快马加鞭从岭南运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京城的城楼上望去,见远方尘土飞扬,以为是敌人来侵,那妃子却轻舒眉头,微微一笑。她喜欢的荔枝来了。”
  他娓娓的讲给她听。而她却嘻嘻的笑,“啊,她真是好服气呵。”然后意味深长地望他一眼。
  他眉头微微的皱了皱,可,不敢让她发现。不然,她又该吵闹了,要霸道的说,“在我面前不许皱眉头,难道和我在一起,你不开心么?”
  对她,他有种把持不住的感觉,他看不到她们的结果,然而,心里边也正是因为对她的爱才会这样觉得。
  她喜欢吃荔枝。可偏偏像噩梦一样,生在长不了荔枝的北方。她也不知道,这喜好是从哪里来的。可偏偏就是喜欢,没办法的喜欢。
  他理解她的羡慕,心中不由的悲哀,自己平凡一个小职员,家有病母,他是家人唯一的支柱,经济负荷不了她的喜好,不能天天为她买来博她欢笑。在这北方小城,荔枝是稀罕物啊。
  可今天她们经过水果店的时候,那个妇人却在那里叫卖,“啊,新鲜的荔枝啊,上市头一批,快来尝尝吧。”
  看着开始穿得清凉的行人,他这才想起,她盼来盼去的季节到了。是荔枝快要成熟的时候了。而这种“妃子笑”,是先于其它熟的,它也不同于其它荔枝的颜色,它的外壳是红上沾染青色的。
  她的脚步钉在那里了,不肯往前走。
  他摸摸自己的口袋,钱包里是有一些钱的,然而那是给母亲买药的。
  他看看那“妃子笑”的标价,狠了狠心,还是买了。
  她欢喜的挑捡着。
  他是个对金钱和欲求都很淡泊的人,并不是心痛买这荔枝,他的欢乐也就是她,又怎肯让她失望。然而,今日这钱,是不能够乱用的。母亲的药已没有了,一定要买回去的。
  她吃着荔枝,跟他笑谈着。
  她生的很美,皮肤就像荔枝肉一样晶莹的迷人,个子高挑,体态丰盈。倘若在古代,也许会和某代君王留下一段佳话吧。肯和他在一起,别人都说是他的福气,所以,他很珍惜。
  和她的约会告别之后,他跑到药店去。剩下的钱不能买一周的药,他只能先买几天的。
  提着药回家,他的心里隐隐不安。为了让她欢笑,拿母亲的健康来交换,对母亲有一种负罪感。
  母亲见了他买的药,有些嗔怪他,“你也老大不小了,别老牵挂着娘。现在荔枝也该上市了,你不该再买药给我的,你那个女朋友不是喜欢吃荔枝吗?快快的娶回一个媳妇,娘才高兴。”
  他听着母亲的话,鼻子一酸。
  母亲是南方人,据她说,她家种有荔枝,从小是吃着荔枝长大的。可是,在他的记忆里,母亲是从来不吃它的。她说,她不喜欢吃这种东西。可是,父亲临终前却愧疚的对她说,“让你受苦了,自嫁到这里来,你没享过一点福。要不你带着娃儿回南方吧。”然后目光转向他,对他讲,“我走后,你要好好孝敬你娘,为了这个家,自嫁到这里来,她连最爱吃的荔枝一颗也没再尝过,为了省下钱让你读书啊。”
  那时候他还小,不清楚父亲到底在说什么。却只听到母亲哭着说,“我不喜欢吃荔枝,我早就吃厌了。他爹,我会一直留在这儿,把我们的娃儿好好带大。”
  他邀她出来散步的那个晚上,她所在的公司里,有一个饭局。对方是一个大客户。并不是少她不行的,她只是个小角色,可是,她把这当成一次机会,不愿放过。所以,她推辞了和他的约会。
  晚宴上,那个客户——三十多岁,充满成功商人风范的男人,果然被风情万种的她迷住了。
  以后的日子里,鲜花不断的来约她。得知她喜食荔枝之后,每天一大袋送到她面前。
  她想想自己天生丽质,而他看来是注定无大志的,自己岂可一生埋没在一棵不起眼的树上,被他束缚?于是,也就接受了那商人的追求。
  事情正在发展中。这些他是不知道的。只是觉得她开始忙起来,不再有时间来见他。
  于是,他就去看她。这天他买了“妃子笑”走向她的住处。
  她来开门的时候,以为是那商人来了,可欢喜的面孔在看到是他后便停了下来。他没发觉,只是把荔枝举到她面前,说,“看,你喜欢的东西。”好几日不见,她漂亮多了,打扮得也精致起来。
  此时的她哪还把这些放在眼里,她淡淡的接过荔枝,将它随意往桌上一扔,努力掩藏住自己对这一切的厌恶。
  他以为她病了,便体贴的问她,哪儿不舒服了。
  她张了张口,又闭上。
  你到底怎么了?他着急了。
  我们分手吧。她终于说。
  什么?他仿佛受了惊雷般。
  我们分手吧。这次,她说得很清楚,声音也大了,很理直气壮的样子。
  他呆呆的看着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样的结局,是迟早的,他不是早就看到了吗?为什么却又不能接受?
  这时候,房间的电话铃响了。她跑去接电话,拿起听筒,声音便开始欢快起来,“啊……是呀,在等你啊,当然有时间……好,那你来接我吧……”
  她听完了电话,又恢复了先前的表情,可还是掩饰不住的,被他发现她的欢喜。
  她坐在他的对面,不说一句话。
  他也不想再问什么了。早就知道他们是不可能的,自己这么穷,怎么容得下她的大心大志?
  他忍着平静自己的情绪,说声,“好,我知道了,以后不会来打扰你。我走了。”说完,走出门去。
  她一直坐着没动,也没抬头看他最后一眼。此时的她,对他已毫不在意。
  他走出巷口的时候,迎面驶来一辆墨蓝色的轿车,他站在窄巷边上,给它让了路。
  片刻后,那车又驶了过来。他又一次重复刚才的举动,茫茫然地看着车里。然后,他流出了泪,无声的哭了。
  那车里,她正依偎在一个男人的身旁。
  一个月后,他才知道,原来,她是有了好的归宿了。
  那时候,她已辞职,和那商人订婚了。
  母亲对这一切并不知情,依旧关心的问她们的进度,关心,什么时候我会有儿媳。
  他什么也不跟母亲透露。他之前是知道结局的,可是,一直不让自己相信,以为一切可以改变。现在,当现实活鲜鲜的发生在他面前了时候,他开始感觉到生活的血淋淋了。
  忧郁了好几日后,他决定要改变自己。
  他不是一个无才的人,只是因为对于欲求太过淡泊。今日,他要改变了。不管他最终的目的是不是为了欲求,他都要改变。
  他跟母亲讲,“娘,我们去南方吧。”
  那时候,是九十年代中期,南方正在变化中,是一块热土。
  母亲一直想念自己的故园,现在,儿子有了去那里发展的打算,索性就先放下对这里的留恋,陪他一趟吧,也填了自己这若许年的相思。
  他们去了南方,去了生养荔枝的地方。
  母亲果然是喜欢荔枝的,她在她父辈的园子里,平了许多年对它的思念,吃了个够。
  他的才华很快的显现了出来,不久之后,便事业有成了。
  在此期间,他遇见一个贤惠的女子,给母亲娶回了她盼来盼去的儿媳。
  他不再有不能天天买几十元的荔枝给她吃的时候了,可是,身边的人,已不是她。而他的妻子,是不喜欢吃荔枝的。
  父亲的祭日,一家人回了老家。
  那又是荔枝上市的季节了。
  那家水果店还在,又路过它的时候,又有一个不同的妇人在叫,“啊,新鲜的荔枝啊,上市头一批,有名的‘妃子笑’。快来尝尝啊。”
  母亲和她的儿媳,仿佛没听到没看到似的依旧往前走。而他,却是征征的停了几秒种。是的,不再有人会停下来要他买了。
  他不知道她怎样了。
  现在幸福吗?
  有一日又在这条路上,他一个人又经过那家水果店,一个女子在同一时刻也随他默默地立在了那叫卖的妇人跟前。
  “先生,买荔枝吗?这可是有名的‘妃子笑’啊,当年杨贵妃深爱的水果,空运来的,绝对新鲜。”
  他拎起两串,放到称上称重。
  买好了后,他转过身往回走。这时候,他呆了。
  是的,她正站在他的身后。多年不见,她已不再是如初的美人了,神容憔悴。
  “现在还好吗?”她问。
  “你还好吗?”他也问她。
  她摇摇头,不说话。
  “还喜欢吃荔枝吗?送给你。”他说。
  “不,早就不吃了。”她涩涩笑着说。“你一直没有告诉我,杨玉环最后是怎么死去的。唐明皇宠了她,最后,却杀了她。”
  “哦,我那时候只是想告诉你‘妃子笑’。”
  “我,先走了。”她急急的想要逃开,从他身旁走过的时候,又轻轻对他说,“我很好,我很好。”
  她走远了,他还立在那里。
  那个妇人对他说,“你认识她啊?她呀,每年荔枝上市的时候就来,也不见她买。听说,以前是嫁给了一个很有钱的商人的。”
  那后来呢?现在呢?他没有问下去。
  回到南方后的有一天,他和一个朋友去参观一个果场,因为他的妻子是学这个的,对这些感兴趣,想要承包。
  其中有一片是荔枝园,放眼望去,是一个荔枝的世界,几十亩地上,全都是荔枝。各种品种的。
  触景生情,他眼前又浮现起那个喜食荔枝的女子来。如果她知道他有一天,会拥有这么多的荔枝;如果他知道有一天,他会有这么多的荔枝树……
  唉,来的来了,去的去了。来来返返,皆是自然。一切,都是造化吧。
  荔枝园的原主人见他看呆了的样子,摘下一串荔枝递到他手中,“来,尝尝,你们北方人,没有见过荔枝树吧。这棵,”他指着他们眼前的那棵树说,“结出来的荔枝,就叫‘妃子笑’。”

  篇三:八月妃子笑
  八月,已接近荔枝上市的尾声。昨天去水果摊,仍看见新鲜的青皮妃子笑,很是喜欢。妃子笑果肉甜中带酸,虽是荔枝中的上品,却不是很合口味,平常念及其名字,买一些,除了生津止渴,其余的怕全是品尝大唐全盛时期的帝王之爱。
  当年的唐明皇为博美人芳心,不惜千里传送荔枝,三千宠爱招摇过市,致使后来的杨玉环背上红颜祸水的罪名,缢死马嵬坡。使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蒙上牺牲在战乱之下的阴影。
  杨玉环在史记上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她的羞花之貌让玄宗骄奢淫逸,荒废朝野。安史之乱一起,三军将士便归罪其及其家族媚惑朝政,在“贼本尚在”的呼声中香消玉殒。然玉环虽智算警颖,迎意辄悟,但她从不涉政,安守后宫。所以一些大唐诗人除了盛赞杨玉环的美貌,多是惋惜这段情爱的夭折,倒全无憎恨之意。“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对于这样的美人,这样的结局,诗人又能奈其何?然一些大唐野史上的记载,多是津津乐道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唐朝是个相对开放的朝代,开放的思想成全了李隆基的乱伦之爱,留下千古佳话。
  杨玉环从儿媳的身份成功晋身为皇帝的贵妃,年龄差有34岁,典型的老夫少妻。纵使玄宗有几多的爱恋,当时正处于与寿王恩爱的杨玉环只怕也是身不由己。还据说与李瑁已育有小孩,按正常的女性心理揣测,杨玉环要凌驾骨肉分离之上的爱情,有点滑稽。但在当时那样的男权社会里,一个女人的爱与不爱被践踏在封建礼制的男尊女卑上,不需要回应,一个高高在上的男权统治者更不需要征得你的同意。野史里描述的那些两情相悦恐多是强颜欢笑,披一层虚美的外纱而已。我常假设,寿王当时如同玄宗同等权势,同等富贵,杨玉环的命运是不是就改写了?那段爱情是不是就湮灭了?历史没有假设,但从我断断续续看的一些唐史和戏剧上,我怀疑这段爱情是否真的如大家所了解的那般恩爱。
  玄宗爱杨贵妃,不置可否,他百般娇纵着这个妩媚知性的小爱人。男人之爱,就看他愿意付出多少。而女人之爱,应该看她是否交出了真心。杨贵妃对唐明皇交出了真心吗?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我总认为是一些史诗迷了我们的眼。造成“名花倾国两相欢”的假象。杨玉环善歌舞,懂乐理,也会作诗,可除了“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这首为舞友张云容写的外,我们很难找到她跟玄宗之间的情趣小诗,甚至宠爱之下流露出的得意忘形也好。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女人在三千佳丽的围攻恐慌下弹精竭虑。试想,一个女人如果真正的坠入了爱河,并以此琴瑟相和的话,这样的才女是怎样也抑制不住情感要流溢出来的。俗语说:情溢于言表。只可惜……
  所以之于杨玉环对唐玄宗的感情,我自始至终认为她是在随波逐流,一直是个被动、从众的角色。就如现在流行的那句“你是我的菜”。当时的杨美人确确实实是唐明皇的一道菜,一道香艳爽口的大菜。而杨玉环却自始至终在迎合,在尽量适其口胃,以达到不被其冷落、唾弃的目的。杨玉环除了权势、物质和至高无上的尊贵,她对玄宗本身应该是漠然的。但她又离不开玄宗的宠爱,当需要成了习惯,变成生存下去的支柱。那么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就会被一叶障目,而迷失那份隐藏很深的纯真的情感。
  女人的安全意识很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依靠。当杨玉环找到玄宗这个“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靠山,她身心上都已经心满意足了。玄宗至高无上的地位,奢侈的物质享受满足了一个女人的虚荣,弥盖了诸多本身以外的缺陷。杨玉环委身给了自以为是的爱情。她几次争宠任性被玄宗遣送出宫。有一次剪青丝托宫人捎给玄宗才得以回宫。这个聪慧的女人利用爱情一次次拯救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可也不曾想到,绿树浓荫下,却也埋下了无妄之灾的伏笔。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安史之乱,杨玉环首当其冲地成了红颜祸水,众矢之的。女人做了政治与战争的牺牲品。唐玄宗在这场爱情的游戏中最终还是输给了权势。这是必须也是必然的结果,江山与美女孰轻孰重?这不需解答。只可惜杨玉环至死都不会明白:一朝天子怎么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本是男人的战争,却非要指责一个弱女子为“红颜祸水”?
  三尺白绫,结束了这段本不公平的爱情。
  张爱玲曾说过:爱情是灵与肉的结合。
  当我们宏观爱情时,爱情便显得很神圣;而当我们微观爱情时,爱情真的很渺小。
  一些野史曾有记载,说唐玄宗与杨玉环曾在某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相约许下:生生世世,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盟誓。今夕也近七夕之夜,倒也生出“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隔世之感。
  试问帝王之爱,几分真来几分假?
  ---- 文章来源于网络,阅读更多散文/随笔/诗词/佳句、发表文章作品尽在文字站!
分享到:
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友善发言,匿名评论无需登录)
还可以输入:400 个字符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读者推荐
本文用户信息
用户昵称:文字君
文章总计:9640
个性签名:文字站官方账号,收录经典美文!
本栏近期热门
本栏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文字站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最温暖的文字记录站 ─ 文字站!文学交流群: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蜀ICP备14019085号 Copyright © 2015 文字站 www.wenzizhan.com 版权所有
分享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