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州米父亲曾是发电厂工人,与电打了一辈子交道,对电有着独特认识。他常说“人生如电”,这四个字我觉得包含三层意思:人要像电一样发挥能量。父亲所在的发电厂一直担负着北京的供电重任,在父亲看来,保证每个夜晚北京的灯火通明是他和同事们的神圣职责,为此必须全力以赴。所以,发电厂似乎没有节假日,工人们也 ...
文/门建新记得小时候,当教师的爸爸就经常跟我讲《王泰让枣》《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来上了初中、高中,爸爸还要经常跟我讲起《六尺巷》的故事。爸爸常说:“谦让,是一种礼貌、一种胸襟,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谦让,遇到的相助相敬者就会越来越多,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参加工作后,面对工作岗位的调整,面对 ...
文/王玉川小时候我特别淘气,不知深浅地上树爬墙,掏鸟蛋捅蜂窝,也因此胳膊腿儿、手脚和小脸蛋儿上常常青斑紫块,新彩压着旧痕。母亲一阵数落后,扯到镇卫生院,清洗伤口打针输液,于是“嗷嗷”哭叫。爸爸猛地甩过一句话“别哭了,哪像个男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绷起小脸,止了哭。长大,毕业,工作。评职时漏 ...
文/李秀华我的父亲一生勤劳、勇敢、朴实善良。我从小到大常听到他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咱们是庄稼人,勤劳是本分,一辈子要勤劳、要不怕苦、能吃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勤劳吃苦是他一生的座佑铭。父亲曾参加过八路军,经历了枪林弹雨,曾在解放初期奋斗在土改工作第一线,而后又当了大半辈子生产队长,他 ...
文/李红记得小时候上学,基本不用闹钟定铃,每天早上,都是老爸早早叫醒我。小孩子觉多,迷迷糊糊总想多睡会,尤其到冬天,更不愿从热被窝里爬出来。老爸也不着急,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喊我,直到把我喊起来洗漱、吃饭、上学。上班后,周末想睡个懒觉,老爸敲门喊我吃早饭,一遍又一遍。唉,我特佩服老爸的执着,只好起床 ...
文/李庆恒今之世,群蜂起,四海之内声鼎沸。士农工商,趋之若鹜。予亦入数群,感触颇多,故赞之曰:君子群而不盟,盟有营私之嫌,群无藏污之诟。群惠人惠友,乐人乐友。增知识,长见识,愉头脑,悦身心。乐则同享,忧则共担。虽未谋面可称兄弟,虽隔千里犹如比邻。群是什么?我有下解。群是感情的纽带。亲情、友情、爱 ...
文/李新锁我是一名护士,或者医生,救死扶伤,有着同样的神圣使命。面对患者,当是我们的亲人,守望医德,奉献的是医术和真诚。虽然,你不认识我,我也愿默默地为你忙碌、驱除病痛。因为我相信,多一丝慰藉,多一个好人,生命的空间里,就会多一片光明。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三尺讲台下,那么多渴望的眼睛。传授知识, ...
文/范春兰见到荷那一刻,愈发愧疚自己的迟。轻轻道声“对不起”,面对整个荷塘中那些仍在等我的各色的荷,和那些待我不到、为追赶时光丰硕起来的莲蓬们,我发自心底地笑了,笑因自己失约而略表歉意,笑因相逢时实实在在的欢喜。认真细细地看了又看,好在,没有一朵荷、没有一片荷叶,因我的迟面含一丝愠色。于是,我再 ...
如果,你偶然经历了他人的悲喜爱恨,即使你与那人从未相识,你可否依旧能淡然的作壁上观他们的故事。不能的,至少云云做不到。人们常说入戏,入的,从不是自己的故事。自打她被苏秋从幻觉中唤醒,她就在不敢吃只属于云妹的桃花高,更不敢面对那个叫苏秋的鬼。“苏秋哥哥”,她学着幻像里云妹的语调,叫他。。见他欣喜的 ...
文/尤熹然最近看到一篇“读书不光治愈,也可能致郁”的微信推送文章,并以冯小青读《牡丹亭》后致抑郁身亡的例子为佐证,提示人们选择书目的重要性。我为世间每一个消逝的灵魂而哀伤,但如果为了躲避阴暗的心情而放弃一些书,也未免矫枉过正。共感或同理心,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状态。为一本书而忧郁,就像你因为天 ...
文/马亚伟新认识一个朋友,感觉她身上有种清雅之气,总让我想起一种花——莲花。她人长得漂亮,而且是那种由外而内的美,看多久都不会厌倦。接触久了,愈发觉得她的美是源自心灵的。难怪朋友们评价她说,心灵干净,不染尘埃。她喜欢花,大家亲切地称她“花仙子”。在我看来,这个称呼名副其实,她真的有种仙风道骨之气 ...
文/李庆恒当烈日当头、汗流浃背的时候,我们咬牙切齿地说:“该死的夏天!”难熬的夏夜,我也曾天真地想:“一年中如果没有夏天该多好!”可是,每当暑去寒来、漫长的寒夜拥衾而坐以待天明的时候,我们都往往怀念起夏天来。夏日的早晨,清风徐徐,杨柳依依,你去上班或荷锄走在田垄上,几声布谷、几声蝉鸣,多么惬意, ...
文/邢亚宾朋友家住在旧街巷小区,家门口附近有个垃圾堆,那里是晴日一街土,雨天一街泥,小商贩拥挤在街头一角。每当大雨过后,垃圾和漂浮物涌进家家户户居民家中,臭气扑鼻。朋友出行的电动车挂满了泥土污水,身上总是披一件土色的风衣,戴一墨镜,灰色口罩遮住脸,隔壁大叔也没有见过他的真模样,他期盼有朝一日卸掉 ...
文/李秀华漫步古城街头,走在天威东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就展现在人们面前了,那就是——府河水岸花园。它就在我家附近,也是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近几年来经过规划建造,陈旧的建筑、污泥浊水不见了,一个风景秀丽的花园呈现在府河两岸,而今河水清澈,地面硬化,绿成阴、柳成行,花草交相辉映,沿河一条条小路崎岖 ...
文/贾红兵说说五四路,一条和我相濡以沫的老街。如今,不论开车还是骑车我都爱走这条槐香依旧的老街。上世纪我出生在这条老街旁的航校大院里。听老人们说之所以叫五四路是因与青年路相通,借毛主席喻“五四运动为青年运动之方向”而得名。小学时我常因爬上路旁的大槐树摘槐花吃而迟到,那时红武小学上课的铃声是我百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