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大哥告诉我晚报刊登了一篇写“永华南路52号院”的文章。啊!这不是我们曾经住过的大杂院吗?这么巧!回到家中,我仔细地找出了这篇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特感亲切。作者描述的应该是1959年以前52号院的事。当时我家住的是南屋,住同三间(相当于现在的拼租房)是一对新婚夫妇,姓牛。东屋住的是一位推着小竹 ...
“你这人是怎么回事?走哇!”我的朋友王俊拉着我就往人群外面挤。“等一会儿,等一会儿。”我回过头去又仔细地看了看那被雨淋湿的求助信。“这个人也实在可怜,父亲死了,母亲还瘫痪在床,一个人在外乞讨。”“不要爱心泛滥了,你看看周围,这么多人,有哪一个相信呢?这讨饭都职业化了。你不要看他现在这样可怜,一转 ...
在梦中,我的家总是出现在那条古城的旧街上。每一幢房屋、每一个胡同口,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门前的老槐树、甜甜的榕树花,又勾起我悠远的回味。1972年,当我10个月时,就搬到这条街上。从我记事起,这条不长的小街成了我玩耍的天堂,“沙牛胡同”“撒珠胡同”是我和小伙伴的大本营,人小鬼大的我哪儿都敢去,带着小 ...
北边,真的很冷了吗?南国的天,太阳却还艳艳地照着,只是傍晚才见三三两两老人,或被家人追上塞给一件长衫,或自个儿手搭一件薄薄的夹克,凉风里绿树下悠闲地踱着,偶尔,叹一声:天,真个凉了。江南的小城,总是那么晴暖。要上班的人,一早起身,心里还恋着周末的慵懒,口里嘟嘟哝哝,抬头看到那张金灿灿暖和和的脸, ...
李大叔带着村里人承包了大半辈子工程,钱挣得不少,可留在手里的却寥寥无几。因为他乐善好施,每年除了帮助贫困乡亲、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外,还不忘给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用村民的话说,一直苦着自己,幸福着他人。一天中午,村支书突然打来电话:“老李啊,我们现在就在离你们工地不远的医院,村里一个小女孩被车撞了 ...
不似南方冬日的温婉,北方的冬天是寒流乘着霍霍的大风,舞着冰刀,从西伯利亚由北向南一贯而下,一夜之间就把暖秋的余温逼走,只留下了冷冽干燥的空气与匆忙套上棉衣的人们。遥闻着东北下雪的消息,庆幸温暖的同时却又不禁向往起雪来,因为她总是伴随着美好的故事。圣诞老人骑着驯鹿,红衣在雪中散发着温暖的色彩,新年 ...
对戏曲的喜爱,源于母亲的影响,因为70多岁的老母亲也很喜欢看戏。我工作单位的东边是个加油站,记忆里这里曾是家乡唯一的一个礼堂,规模不大,但是里面的设施按当时来说,也还是不错的,但凡有电影或戏曲,都要在这里放映演出的。那时候年纪很小,大概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只要有演出,母亲就会常常带我去看,偶尔还会 ...
你的父亲母亲过得好吗?在外面漂泊的朋友们,是否会常常想起我们的老父亲,老母亲,每次想到就泪流不止,感觉自己好没用,没有给他们什么,没有让他们过上几天好日子,但他们又是多么的爱我们,为我们究竟付出了多少,而我们却并没有回报多少,说实话他们就没想过自己要过得有多好,只想着你过得好不好,他们累了一辈子 ...
少年时光,我偏爱独自旅行。并不是很远的地方。有时骑车,有时步行。有时一个人背着画板,从晨光初露走到日落西山。未知的恐惧与独自隐忍的过程,变数与突如其来的转机是一个人旅行的魅力。
也许一辈子再也不联系,却会记一辈子;也许不再有心动,却仍然有心痛。留下一个永不更改的位置,看着,念着;守候一个遥远却清晰的名字,记着,存着。不是不想,只是不想再去,当泪水落下来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哭了。梦了你,我才发现,可能是真的忘不了你!我还在原地,你是否前进,又或者和我一样原地停留。呵呵,也许 ...
哑风铃,不是吊着的石子,或者无心的空腔。轻扣铃铛,沁心地清音脆响,嗔言孟浪。若真是风的拜访,故人执手,何必四面碰壁般夸张,且不说心流浪惯了,情深也是款款。一颔首,展开了眉目,散了烟火不近的气场,相携低诉,同舞,不作一片欢响。零零
楼下的那个女人,又上来借东西了,只是这次母亲却不像平常那样爽快地借给她,而是婉言拒绝。她下楼之后,我问母亲:“不就是几块生姜吗,为什么不借?”母亲轻声说:“不是我不想借,而是想让她知道,居家过日子不能像她这样能混则混,总有些东西,是该她自己准备的。”印象中,这个人就是这样,今天上来借点酱油,明天 ...
九寨沟,令我难忘。那是一个水清、树绿、天蓝、云白的世界,是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森林植被特有的清香,百鸟争喧,时而缠绵婉转,时而明亮清脆。颜色古朴的栈桥下,澄澈河水,淙淙流淌。西藏,令我难忘。那片清澈如镜的蓝天,是那样空灵,深远,圣洁;一朵朵绚烂的格桑花,如同迷人的诗行。七彩 ...
前几天,阳光灿烂,天空晴朗。告别了连日的雾霾,迎来了久违的阳光。于是上街逛逛,庆幸没有辜负这大好春光。在候车的时候,阳光肆无忌惮地射透春装,燥热瞬间溢满胸膛。我想躲避这恼人的热浪,急切地向周围打量,身边竟没有一棵树为我遮凉。终于盼来了公交车,可上车后更令我大失所望。好像三伏天的溽热,弥漫了整个车 ...
小时候,我们村环境很美。进村是一座石板桥,石桥南北两侧是两个大河坑。河坑里的水很清澈,河边栽了很多的柳树。春天的时候,河柳长出嫩芽,我们就把柳枝折下来,编成帽盔戴在头上,还把柳枝的嫩皮取出来,做成哨子,吹出的声音特别好听。夏天的时候,孩子们都脱得一丝不剩,光着屁股在河里游泳。秋天的时候,蓝天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