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东老余姓余名逊全。在家排行老三。年近七十,退休近十年。可大伙儿仍总是像他在单位上班时那样叫他余热情。看到题目,大家就能猜出主人翁的品格秉性、工作态度。老余在上班时,职衔是报社的工会副主席,无论是公办家事,有求必应,热情有加,劳而不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乐此不疲。逢年过 ...
发表时间:2017-09-22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450
文/李茂询时令中伏,一个烈日当顶、晴空万里的暑天。一个在田中四处张望的老农。稻田里,灼热的水汽不断地蒸腾着、漫延着,使人窒闷得有些喘不过气。也有微微的风时不时在稻田上扫着。只是那风并不让人感到凉意,倒更像一只滚烫的大手,在身上捂着不放,将前胸后背上的汗液捂成酽酽的汗渍。那汗渍 ...
发表时间:2017-09-22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649
文/陈春苗安康是个山城,许多奇山异水不亚于全国各地的盛景。大巴山的山系中有一个林壑幽美山峦叠翠的山脉叫凤凰山,凤凰山中又有个高峰叫作鸡山寨,也称作大东山,也许是相对于西边的凤头而言为东山吧。大东山的四季和朝暮都有景观,而日落是最有意思的,你可以极目千里,看着夕阳在你的视平线以 ...
发表时间:2017-09-22分类:写景散文阅读:1506
文/侯慷知道母亲今天要来看我,昨晚就调闹铃。早早起床洗漱收拾,电话询问母亲是否上车,知道她已经上车,便早早出发去车站接母亲。这是母亲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看着她从隔着广告布的侧门出来,老远迎上去,那一刻,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虽然我们只是短暂的分别了4320多个小时。四个多小时的车 ...
发表时间:2017-09-19分类:亲情文章阅读:1912
文/蔡汝平我懂事的时候,我们刚回到老家。那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我们兄弟姊妹六人,每个人都在上学,我上小学二年级。因谋生计,父亲带我们去了外省,因土地到户,父亲在爷爷数封电报的催促下,叶落归根,回到这个让人牵挂又贫瘠的地方。大哥在外面上学一直很努力,学习一直很好,每年都带回 ...
发表时间:2017-09-19分类:亲情文章阅读:1716
文/杜波儿听爸爸说,“海陆空”是我家的家传菜,也是妈妈的拿手好菜。一般情况下是吃不到的,除非逢年过节或是有重要的客人,每年的年夜饭它都是压轴菜,总是最后闪亮登场。“海陆空”原来就叫大蒸盆,为什么叫“海陆空”还有一段由来,我爸爸在民政局退休后,心中记挂着几个残疾的退伍军人,把他 ...
发表时间:2017-09-19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740
文/曹英元小豆是五谷杂粮之一,可与其他谷类食物混合煮干饭、熬粥、做豆沙包等当主食,亦可做成多种菜肴,最有特色的应是与酸野油菜同煮而成的巴山小豆汤了。说起这巴山小豆汤,就有一个故事不吐不快:相传清乾隆年间,岚皋平利交界的一座大山上住着一位姓冯的员外。冯员外一家三口,两口子已年过 ...
发表时间:2017-09-19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423
文/叶松铖春讯日光掠过水面,风突然变得谦和了。一只鸟开始梳理凌乱的羽毛,风絮叨着从树梢上走过,一个冬天了,它一直被人咒骂。风很委屈,委屈了就流泪,于是天空淅淅沥沥。鸟儿的眼睛在滴溜,孩子的眼睛似葡萄……河岸,一垄垄麦苗,被风抚摸,冬天的板滞与僵硬,在柔软的温煦中,突然变得苍润 ...
发表时间:2017-09-19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681
文/郭华丽此时是公元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六日,与过去了的秋分隔着三天的距离,办公地院子里三棵桂花树与我的相遇已有整整243天。其实初见它们我并未有什么鲜明的喜悦,只是站在办公室门外的走廊里,眼里尽是亭亭如盖、繁茂婆娑的绿,心里觉得舒服、熨帖。冯杰说:“一个散文家除了生活里大碗吃面 ...
发表时间:2017-09-19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625
文/王建春今天是社区服务中心集中值班日,幸福村部委成员刚开完例会,冷不丁闯进一位老妇人,径直走到村第一书记高林面前,将一塑料袋山板栗往他怀里一塞,笑眯眯地盯着,半晌说道:“我梦到你了!”众人一愣,齐刷刷投向这个不速来客:五组村民张二狗的遗属钱翠花。钱翠花,虽说有点智障,可整天 ...
发表时间:2017-09-19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722
文/李伟肚里饥饿,咽口水,想吃饭。这时候恨不得催促老孔的老婆大碗捞面,浇上臊子,再来一枚煎蛋。然后把剥好的蒜瓣丢进碗里,用筷子搅拌均匀,“吸溜吸溜”,大快朵颐。老孔是关中人,在我们这边开面馆已有二十多年。前十年,咱没吃过他家的面,后十年,每逢上班,几乎每天下午都要来一碗老孔家 ...
发表时间:2017-09-19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754
文/任文那个年月,山里的冬天很冷,经常下雪。天刚蒙蒙亮,母亲早起在室外台阶上生火炉。柴火在引燃,木炭在火炉里燃烧,映红了窗户纸。母亲叫醒我,起床,穿衣,洗脸,戴手套,手提火炉,跨出院门去上学。学校位于一个高出公路几十米的高坡地,我们的教室在一座破庙里。那时,读小学是五年制。庙 ...
发表时间:2017-09-17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863
文/田田九里湾的橘子熟了!最近几天,母亲一直跟我唠叨这个话题。仿佛我们不去九里湾看橘子,那里的橘子就不是橘子了;仿佛我们不去九里湾看橘子,这个秋天就白白的过了。我只好赶紧处理完手头的事,跟她一起去看九里湾的橘子。说实话,我也是向往着花红果熟的九里湾的。在外奔波数十年,为生存计 ...
发表时间:2017-09-17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767
文/侯坤怀念小时候,每年除夕和家人一起准时守在黑白电视机旁,认认真真地看春晚的情形。春晚之于当时的人们,不仅仅是一台电视节目,更是一道欢度春节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记得有一年,家里的电视信号不好,眼看春晚开场的时间就要到了,可把我和来看春晚的邻居小伙伴们急坏了。那时的电视都是在 ...
发表时间:2017-09-17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488
文/马亚伟故乡的年戏,热闹而隆重。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大人孩子们奔走相告:看戏去喽!看戏去喽!到那时,年才真正有了年的味道。年戏是最能聚拢人的活动,村里几乎是全民参与,连六七十岁的老人都穿得暖暖和和,到戏台下来看戏。乡村简陋的戏台,撑起一个绮丽的空中楼阁。才子佳人, ...
发表时间:2017-09-17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