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临时决定游览黄龙的。同行四人驾车一路前行,沿途风光别致而又美丽。碧天如洗,青山含翠,岚烟轻笼,盘山公路犹如一条游动的仙径,正引领我们驰往以奇、绝、秀、幽而着名的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山梁上的五色经幡已经映入眼中了,可就在这时,我们的引擎盖升腾起一片白茫茫的雾气——车 ...
发表时间:2017-07-28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420
整日应付工作生活,难得有清闲时光,喝口茶当然不是难事,至于舒展腰身跷起腿来悠哉地品茶,距离我尚且遥远,品茶大概品的就是心境吧。小时候,父亲总是起得很早,五六点就把炉子弄旺了,烧起开水来,直到把该灌的壶都灌满了,他再往炉子上烧一铝壶,一般等到水吱噜噜腾着热气的时候,一家人就都起 ...
发表时间:2017-07-28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376
小弟:你好!古人通过鸿雁传书、鱼传尺素来表达一种美好的情感,现代人用短信快捷地问候。但为兄比较传统,一直喜欢写信,用这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传递内心的感受,让弟深切感受到我内心的波澜起伏。弟可能已经感受到为兄对你的惦念和关心。其实,你比我女儿大几岁,所以我不喜欢你称呼我为“叔”或“ ...
发表时间:2017-07-28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472
编辑部的美编小苏来自于南方大都市,对乡村的生活很是向往,只要是跟乡村有关的文章、歌曲她都喜欢。最近她又搜寻到了邓丽君的歌曲《又见炊烟》,痴迷得不得了,每天闲暇之余都循环播放这首歌曲。虽说这首歌曲确实不错,可是每天这样循环播放,也难免听得人耳朵不起茧子。这天午饭后,大家都在午休 ...
发表时间:2017-07-28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353
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好男儿就得吃苦。一个男人在其一生中如果缺乏了艰苦生活的磨砺,就很难体会到人生的艰辛,就很难在逆境中奋起。那么,在我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得到艰苦生活的磨炼?我想,当过兵的人一定会告诉你,到军营去。军营生活是一个男儿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
发表时间:2017-07-28分类:抒情散文阅读:1861
老家商洛一带,逢个红白喜事办招待,必少不了十三道菜肴,谓之“十三花”,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是“八大块”,这是一道主打菜,宴席开到正中时分才上桌。过去,人们生活拮据,走亲访友,许多人就是冲着这一道“八大块”来的。上此菜之前,必要鸣炮,一是提醒客人“好菜”来了,也顺便提醒主家该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351
三教殿换了官名仙果寺,我愿意称其小名——这小名亲切,来得直接。老家佛坪那里,一个人生下来有个小名,上学后就要取个官名。我在老家上高中的时候,同学们闲暇时喜欢讲神仙鬼怪,都是些吓人的故事,听着叫人心里发毛,晚上不敢独自出宿舍门。班里有个女同学是三教殿村的,有一次她神秘兮兮地说,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512
不要以为西安城是一马平川,其实,明西安城周边,高在东南,低在西北。城河之水,自秦岭出山,经黄渠入曲江,辗转自东南角入古城河,环绕城墙,从西北角流出入渭河而去。古迹岭就地处城东南最高之处。古新巷又处高地中心。东连东关南街,西临城河。如果说古新巷是“古迹岭新巷”,却也实在不新。我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404
隔壁叔,大名余瑞生,小名东源,大家都叫他东源叔,在单位当过团委书记、会计、工会主席等,2014年春去世,终年76岁。东源叔高大健壮,会说话爱开玩笑,长得浓眉大眼,但笑起来双眼却眯成一条缝,谁见了他的模样,都说是个斯文人,殊不知他是个多才多艺勤劳而下得了苦的人。东源叔是一位吆喝高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341
前几天回了趟老家,正值温风和煦、槐花飘香的季节,家门口的那棵大槐树开满了一串串繁华的白色的花朵,香味浓烈,沁人心脾。那几天,母亲连着给我做了三顿槐花麦饭,竟还没过瘾,走的时候,又装了满满一饭盒。童年时代,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我都会和小朋友们上到村头那棵大槐树上采摘槐花,每回都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2101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在陆游的笔下,夏天是伴着布谷的啼鸣悄然而至的。“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虽然进入夏天,但仍留有暮春的气息,正如谢灵运所言,“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韦应物在《游开元精舍》中也做了相同的表述。“芳菲歇去何须恨,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309
肥皂和香皂这两个名字,在我的记忆中,启用于上世纪中叶。之前,故乡人把肥皂和香皂分别称为洋枧,洋香枧。一个洋字,标明它们是外国货。在外国货出现之前,农户人家日常洗涤用的是皂角。皂角是皂角树的果实,状如荷兰豆,但比荷兰豆大得多,宽约寸余,长约一拃。成熟的皂角呈黑红色。我家后院就有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594
又一个国际劳动节到了,脑海里常想起“劳动”一词。劳动,词典上的解释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小时候,母亲就告诉我:“要热爱劳动,不劳动,就会饿肚子。天上不会掉馅饼。”我的父亲是一位当过拖拉机站站长、农机局副局长、垦荒队副队长的劳动者。那年他退休,拿着自己的衣服和一个装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621
我的家乡是位于临潼区北田乡一个叫月掌的村子。父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几乎没有出过远门,而父亲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快,时时都闲不下来。这注定了他一辈子都要与土地打交道。说起土地,父亲经常说:“万物土中生”。他还说过:“土里能生金”。因此,父亲对于土地,有一种特殊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298
1982年到1987年,我在户县余下镇灵山寺小学读书。那时我们同学之间可玩的玩具不多。我印象深刻的是玩弹珠。弹珠游戏非常简单,只要在地上挖三个成为三角形的洞就可以了。弹珠就是小玻璃球,有多种色彩,当时很便宜,一分钱1个或2个。从出发洞口量上一拃,把弹珠捏在手中,大拇指用力一弹,弹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