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站
个人主页

文字君

四川人气:179725
个性签名:文字站官方账号,收录经典美文!

310赞一下
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主战场,解放战争“莱芜战役”的策源地,素有钢城煤都之称的革命老区——莱芜,一直是我这个外乡人的倾心之城。孔子观礼,管鲍分金,齐长城遗址,柳下跖故乡,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这一连串的记忆符号,让我好奇,这座在历史上留下不平凡一笔的古城,如今怎样?带着这样的疑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2014
每当夏天来临,我信步在“自古帝王州”的西安城郊,徜徉在“几度雕墙几度灰”的临潼骊山古道时,总是被那道路旁、莽林深处红得喷火、黄得流金、白得像琼脂初凝的石榴花所陶醉。石榴,原产于中亚的伊朗、阿富汗和地中海沿岸。相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途经安石国时带回这一珍奇异果。因是从安石国传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569
去年除夕那天上午,儿子和媳妇带着孙子桐桐来拜年。桐桐进门有礼貌地叫了声:“奶奶新年好!”“爷爷新年好!”茶几上放着各样干果和点心,爷爷说:“桐桐想吃啥只管拿!”桐桐回头调皮地向坐在沙发上的爸爸妈妈看了一眼,扭过头便急切地伸出小手抓起蓼花糖,大声地说:“我不洗手,就吃了!”他美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547
儿子在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三,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了,真的进入了倒计时。儿子学的是文科,经常要背一些课文,看着他念念有词的样子,说实话我们做家长的心里很是紧张。儿子是一个非常好强的孩子,高中三年,他的成绩在班级中总是遥遥领先,所以他对自己一直比较自信。为了不把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在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500
这些年来,先后六次搬家,东西越搬越多,面积虽越来越大,但家却越来越乱。第一次搬家多轻巧,两床被褥、半截柜、手榴弹箱放几本书,这便是全部家当了。向作战处借了个“大屁股”吉普车,半个小时就把家从省军区搬到了三团。第二次搬家时已有了孩子,虽然说复杂了点,但可能与年龄有关,因为还年轻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587
到莫斯科后,第一次上街,便去了红场。那天正好是礼拜天,看见红场上有近百米的长队,知道是列宁陵墓开放的日子,于是赶紧过去排队。我终于看见了列宁。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西服,白衬衣领口上打着一条红色领带,神态安详像刚刚睡着了一样。再靠近一点,看见他红润光亮的宽阔前额,隆起的高鼻,像是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抒情散文阅读:1614
慷慨的四月,到处一片葱茏。柳色渐浓,远远望去,如一块块翠绿的绸缎。一阵风来,绿绸轻舞,舞姿曼妙婀娜。所有的树木都约好了似的,铆足了劲生长,撑起一片片绿荫。极目远处,连山起伏。山上的松柏苍翠郁郁葱葱,树尖是一层春天的新绿,闪着光泽。远山迷蒙,黛色朦胧。山上到处是祥和的胜景,“踏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抒情散文阅读:1603
我小时候总以为,人也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就像草和树一样。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广阔的天地之间是我们自由的舞台,可以撒着欢地玩闹,就像一棵自由自在生长的小树一样,没有丝毫束缚。泥土是我们最亲昵的伙伴,幼时的游戏和劳动都与土地密不可分。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父母下地,不为帮父母 ...
发表时间:2017-07-27分类:抒情散文阅读:1726
接女儿放学,路过家门口的小花园时,女儿指着花坛里的一株杜鹃花,兴奋地说:“妈妈快看,那朵花开得更大了。”我顺着女儿的手指看过去,一株杜鹃花上开了10来朵红艳艳的花儿,她说的是哪一朵呢?“就是第三根枝条上的第二朵呀!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婷婷,婷婷左边的那朵叫小玉,右边的叫小立。还 ...
发表时间:2017-07-25分类:生活随笔阅读:1897
西安第一场大雪飘得漫天轻柔。儿媳妇因为双胞胎即将临盆让人格外担心。跑进高楼,冲下高层,我每天进进出出忐忑不安地打发时间。社区负责人姜婶捧着一个不锈钢钵屉拦住了我,她很理直气壮地挡在我面前说,你最应该交十元钱了!她用下巴点了一下园区里四处游散的野猫不紧不慢地继续,喏,它们也要过 ...
发表时间:2017-07-25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926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步入丙申猴年了。按流行的说法,人类是由猿猴演变来的。从这个角度说,猴年可以说是全人类的本命年。我属猴,出生于上一个丙申年。六十年一个花甲子,从出娘胎到花白头,好像一只猴子从一棵树蹦达到另一棵树,眨眼间就过来了。尽管生肖属相只是一种纪岁方式,但似乎对人也有暗示 ...
发表时间:2017-07-25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586
在北京的一辆公交车上,听到三个农民工聊天,一个说:“一说过年,我就害怕。回一趟家,攒了一年的钱就全没了。”另一个说:“可不是吗,七大姑八大姨,哪个不得去看,而且礼物要多拿,孩子们的压岁钱也得多给,因为在亲戚朋友们眼里,我们是在外边挣大钱的人,出手如果不大方,人家就会笑话咱。” ...
发表时间:2017-07-25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949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亮了长一岁……”儿时的我们,正月里最为神往的事儿,就属这一年一度的灯笼会了。大年初八前后,招待完“回礼客”,有了舅家送来的灯笼,我们就开始点灯、挑灯和游灯了。这种串连起来游玩的灯笼会,在每个夜幕刚刚降临就会开始。游灯时大孩子组织小孩子跟随,前者呼后者应, ...
发表时间:2017-07-25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928
中国城乡各地,特别是关中农村,有给初生的婴孩做满月的习俗,是为一个家庭及亲朋间的喜庆之事。记得儿时那些年,母亲常常带着我去亲戚家给小她一辈的侄女、侄儿或外甥们出生的子女贺喜过满月。过满月是很讲究的,除了给新生儿买顶小花帽、做两件小衣服、一双小花鞋或买些时新布料外,还要拿上挂面 ...
发表时间:2017-07-25分类:情感文章阅读:1921
周六下午路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园,被梅园里一群“打”鸟的吸引住了。蓝天白云下,梅花开得正好,有八九部相机已经瞄准树冠,还不时听见“咔咔”的快门声。“围剿”者是群年龄50岁到70岁的摄影爱好者,神态专注,乐此不疲。细看,他们的“武器”相当专业,一打问,少则数万,多则一二十万。“我 ...
发表时间:2017-07-25分类:散文随笔阅读:1575
网站首页|建议反馈www.wenzizhan.com - 文字站
投稿
分享
导航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