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 情感文章 散文随笔 生活随笔 心情日记 现代诗歌 古词风韵 爱情故事 语录名句 微小说 影评 杂文 佳句
×取消主题

寻根找话

发表时间:2016-08-07用户:文字君阅读:1693
    根在哪里?
    爹妈是谁?问得浅显。爷爷、奶奶是谁?有点模糊。爷爷的爷爷是谁?开始迷糊。倘若一个人不知其根,好像还说得过去。一群人不知其根,一族人不知其根,作何感想?一个民族,所有的民族不知其根,不敢想了!
    你官多大,你钱多少,你人生走多远,回头看,有无脚印。于是,古人离开家乡要带着家乘。安了新家,正堂坐着祖先。
    古城、古镇、古村、古寨、古宅在离视线远去,古名、古庙、古墓、古牌坊、古文物变得模糊。古人语已经严重颠覆,比如古人说“三代不修谱,为不孝。”比如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欧美总是特别喜欢我们这块大地的东西: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还有洛阳铲敞开的地下。随着那些石像、砖刻、木雕、壁画的无声与无私,而今,美国一个州收藏的中国家谱已经过万。
    据统计,万姓在全国的人口排序,是三百名前第八十六位。
    一对身影,相携走来。这对身影,是“湖广填四川”,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洪武八年﹚以及“闯关东”﹙康熙年间﹚、“走西口”﹙明朝中期﹚、下南洋﹙明朝中期﹚那些无数身影中的一对。这对身影,甚至比其他身影的视觉更远。从湖北麻城迁徙入川的万青公、黄母,时间是洪武二年。万青公、黄母,是我的祖先。到2016年,转眼647年,据不完全统计,万青公、黄母已经有31代孙﹙我是26代﹚,族人三万多。
    汇聚族人祭祀祖先,举办家族年事活动,抒写家谱的祠堂,却早已荡然无存。
    念祖宗去楚入川唯守读耕培世泽,
    愿子孙登伦祀纪常将忠孝振家声。
    这是祖先在万氏宗族东祠祠堂书写的对联。我的祖父万元吉,与堂祖父万元初,在民国时期主持编修的家谱里,列出族人在乡、会、殿试,国学生员以及文武两科的人才芳名。
    报载,经历风雨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国内的其他图书馆在收购老家谱,同时倡议把新修的家谱送到图书馆去。报载,我的家乡档案馆也收藏了上百册家谱。无疑,这是对文物古迹消失了则不可再生的一种抢救。
    家谱要热啊!
    寻根要热啊!
    于是,想写一本书。一本记录“湖广填四川”,我们的祖先万青及其家族的书。一本国家没有档案,民间书写万姓迁徙生息发展的书。一本告慰祖宗,传承子孙知晓的书。一本文化回归、传承、苏醒的书。
    中国“百家姓”,每姓有故事。

    欢迎喜欢写作的朋友入驻文字站(www.wenzizhan.com)!
分享到:
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友善发言,匿名评论无需登录)
还可以输入:400 个字符
评论列表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网站首页|关于本站|网站地图
文字站感谢每一位喜欢本站的人,欢迎将本站分享给你的朋友!最温暖的文字记录站 ─ 文字站!文学交流群: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若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蜀ICP备14019085号 Copyright © 2015 文字站 www.wenzizhan.com 版权所有
分享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