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恋,通常来说,距离并没有多大问题,想对方就打视频,经常保持联系,依旧甜蜜。然而,这几天我感觉对象这几天太忙了,联系慢慢少了。我在上学,他在上班,只有晚上聊天。可是他忙到很晚,还没聊几 ...
母亲是个很低调的女人,实则是很实在的文化人。在我看来,母亲的经历就是一部曲折坎坷的书,我们作为子女的不敢轻易的翻开,也未曾深入的窥探,或许是生怕刺伤母亲那颗善感的心,或许是深怕勾起母亲对 ...
二十年前,伴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声,我如鱼得水般来到单家庄,带领工作组深入农村下乡帮扶一年。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禁不住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二十年前在这儿生活的情景,一幕幕 ...
一天,我带着孩子来到一个叫“桃园酒家”的饭馆。这家饭馆的位置坐南朝北,里面装修简单却很精致。饭店的西半侧用玻璃做成的屏风把几张大圆桌隔成一个个独立的单间,玻璃上喷墨的山水画令人耳目一新, ...
在我的生活里,时常默念着这样两句话:人生易老天难老,岁月无情人有情。而每逢这时,我总会想起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他留给我的印象,既深刻,又美好,时隔五十多年,他的音容笑貌,犹如仍在眼前,那 ...
端午节到北京的女儿家小住。早晨,我常常沿着一条被硬化了的小河堤坝散步。一次,不经意间竟发现了一棵孤零零生长着的倭瓜,其长势非常茂盛,叶子大如扇,蔓茎粗如绳。枝枝叉叉、散散漫漫的一片绿色从 ...
说起故乡事,一位老家仅隔数里的同事笑称,小时候最怕去你们村卖菜,几个人围一车菜,前手刚称完,后手收钱就不见了人影。那巷子弯弯绕绕,有的似通又断,有的看着是死胡同了,走到巷底却又柳暗花明。 ...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 ...
高二因为一次严重的药物过敏留下了非常大的阴影,整个人终日被恐惧笼罩,连去食堂打饭时都要多问一句“菜里没有药吧”,大师傅总会奇怪地看着我不置一言,好像严重的被迫害妄想症患者一样,那时的我严 ...
忘记了从哪天开始,小伙伴儿们就开始疏远我了。他们见到我便窃窃私语一阵后,冲着我轰着奶嗓道:“菠菜根红又长,他奶奶就是他老娘(外祖母)。他爹是入赘来的,不羞、不羞……”我对他们的话颇感费解 ...
我的故乡坐落在冀南丘陵地带。往西走大约七八华里,便是连绵起伏巍巍雄壮的太行山脉。在村的北边是一面坡,层层梯田登至坡顶,人们习惯称为后坡。在村的南边是一道岭,自西向东延伸,人们管它叫南岭。 ...
我和夫人结婚已二十七载,自打结婚起我便发现夫人就像一座钟,只要给足劲,就会永不停息。比如有事需要早起,不用定闹钟,保准不会耽误。后来两个孩子上学、参加工作一直如此,她会在别人洗漱、吃饭的 ...
我今生从未见过姥爷,只听母亲说过,姥爷中过进士,曾在四川某县当过县令,收养了一个面目清秀却家境贫寒的女孩为侍女,后来姥爷弃官从医,返回故里,女孩也日渐成人便纳为妾室,生有二女一男,次女是 ...
清河县农耕文化馆在原孙庄乡政府机关,离我家仅一百多米远,我去过两次。第一次是领着我家学校刚毕业的孙昭去看,第二次是和我的老领导、农耕文化馆的创建人、县教育基金会郑成明理事长陪同北京的客人 ...
认识苻哥三十余年,见到的一直是他意气风发的样子。前几天被他风急风火地约出来碰面,却惊讶地发现,短短半年未见,他竟憔悴得好像老了十岁,原来的满头乌发已经大半花白……苻哥说,他变成现在这个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