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玉簪花一开,要不了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处暑后便是白露,白露后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是立 ...
整日应付工作生活,难得有清闲时光,喝口茶当然不是难事,至于舒展腰身跷起腿来悠哉地品茶,距离我尚且遥远,品茶大概品的就是心境吧。小时候,父亲总是起得很早,五六点就把炉子弄旺了,烧起开水来, ...
编辑部的美编小苏来自于南方大都市,对乡村的生活很是向往,只要是跟乡村有关的文章、歌曲她都喜欢。最近她又搜寻到了邓丽君的歌曲《又见炊烟》,痴迷得不得了,每天闲暇之余都循环播放这首歌曲。虽说 ...
老家商洛一带,逢个红白喜事办招待,必少不了十三道菜肴,谓之“十三花”,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是“八大块”,这是一道主打菜,宴席开到正中时分才上桌。过去,人们生活拮据,走亲访友,许多人就是 ...
三教殿换了官名仙果寺,我愿意称其小名——这小名亲切,来得直接。老家佛坪那里,一个人生下来有个小名,上学后就要取个官名。我在老家上高中的时候,同学们闲暇时喜欢讲神仙鬼怪,都是些吓人的故事, ...
不要以为西安城是一马平川,其实,明西安城周边,高在东南,低在西北。城河之水,自秦岭出山,经黄渠入曲江,辗转自东南角入古城河,环绕城墙,从西北角流出入渭河而去。古迹岭就地处城东南最高之处。 ...
隔壁叔,大名余瑞生,小名东源,大家都叫他东源叔,在单位当过团委书记、会计、工会主席等,2014年春去世,终年76岁。东源叔高大健壮,会说话爱开玩笑,长得浓眉大眼,但笑起来双眼却眯成一条缝, ...
前几天回了趟老家,正值温风和煦、槐花飘香的季节,家门口的那棵大槐树开满了一串串繁华的白色的花朵,香味浓烈,沁人心脾。那几天,母亲连着给我做了三顿槐花麦饭,竟还没过瘾,走的时候,又装了满满 ...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在陆游的笔下,夏天是伴着布谷的啼鸣悄然而至的。“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虽然进入夏天,但仍留有暮春的气息,正如谢灵运所言,“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肥皂和香皂这两个名字,在我的记忆中,启用于上世纪中叶。之前,故乡人把肥皂和香皂分别称为洋枧,洋香枧。一个洋字,标明它们是外国货。在外国货出现之前,农户人家日常洗涤用的是皂角。皂角是皂角树 ...
又一个国际劳动节到了,脑海里常想起“劳动”一词。劳动,词典上的解释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小时候,母亲就告诉我:“要热爱劳动,不劳动,就会饿肚子。天上不会掉馅饼。”我的父亲是一 ...
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主战场,解放战争“莱芜战役”的策源地,素有钢城煤都之称的革命老区——莱芜,一直是我这个外乡人的倾心之城。孔子观礼,管鲍分金,齐长城遗址,柳下跖故乡,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
每当夏天来临,我信步在“自古帝王州”的西安城郊,徜徉在“几度雕墙几度灰”的临潼骊山古道时,总是被那道路旁、莽林深处红得喷火、黄得流金、白得像琼脂初凝的石榴花所陶醉。石榴,原产于中亚的伊朗 ...
儿子在一所重点中学上高三,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了,真的进入了倒计时。儿子学的是文科,经常要背一些课文,看着他念念有词的样子,说实话我们做家长的心里很是紧张。儿子是一个非常好强的孩子,高中三 ...
这些年来,先后六次搬家,东西越搬越多,面积虽越来越大,但家却越来越乱。第一次搬家多轻巧,两床被褥、半截柜、手榴弹箱放几本书,这便是全部家当了。向作战处借了个“大屁股”吉普车,半个小时就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