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亮的铜黄色,胀鼓鼓的纺锤体,有一圈圈密密的横纹,这便是蚕蛹。老家春天里养蚕,没桑叶喂了就杀蚕蛹一饱口福。扫一簸箕的新鲜蚕蛹,倒进烧水的大鼎罐里,开水煮一煮,然后捞出来晒一晒。干了水气之 ...
 
我的孙女陈炜彤,名字取自《诗经·静女》中的“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我给她取这个名字,是祈望她做一个文静的才女、多才的静女。没想到她专门调皮捣蛋,尽搞破坏,以至于我在这里 ...
 
小黄是条狗,一条至今不知去向了的乡下黄狗。我对狗一向没有好感。这与从小在课本中读到的“狗腿子”、“丧家之犬”、“狗东西”之类的词不无关系。加之,在一年油菜花开的时候,那年我还小,曾被狂犬 ...
 
奶奶住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有着自己的一个小院子。因为年岁已高,奶奶只能在小院里栽几棵果树,种点小菜消磨消磨时光。却不曾想“无心插柳柳成阴”,角落里的那些绿,倒给小院增添了几分活力。二 ...
 
巍巍中华,浓情宝庆。东临衡岳,资江北近。三湘之中上,湖岳之必经。五岭越城后为蔽,千里雪峰左是屏。地利人和,自古驰名。山川毓秀,人杰地灵。思想大家有魏源,蔡锷讨袁护乾坤。匡互生传五四薪火, ...
 
那一年,母亲买了一只宠物狗,是一只狮子狗,身体毛茸茸的,小腿短短的,甚是可爱。只是因为刚买回家,对我们感到很害怕,所以,经常躲在角落里,不愿出来“见面”。渐渐地狗和我们熟悉了。我整天喜欢 ...
 
最近有点忙,脑子里储存的东西多,只想一口气写出来;春暖花开,播种在即,菜园里的农活也多起来。有此两项,就显得忙碌了,中午坐在电脑桌前写作,下午荷锄去菜园劳动,这成了我最近一段时间的常态。 ...
 
老年大学开设文学班以后,我认识了不少文学爱好者。下了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轮流请客,分享创作成果,好不惬意。人以群分,我们像游鱼一样游到同一个水域,惺惺相惜。喜欢舞文弄墨的人都知道,文字带 ...
 
昔日同窗、邻居和朋友之间的聚会活动变得频繁起来,微信群和朋友圈不时有聚会信息发布,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年人两周之内竟参加了三个聚会,被笑称为“聚会族”。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一种被称为“聚会纠结 ...
 
山道寂寥。道旁很深的草莽里,隐现一溜青色的砖墙。说不定这里曾经寨楼幢幢,炊烟缕缕,鸡鸣犬吠呢。老潘说,这是湘西南去广西的唯一官道,一队队马帮,一串串铃响,拥挤在窄窄的官道上,而如今鲜有人 ...
 
下班了约了几个朋友出去烧烤,因为周末,人比较多。来到烧烤店的时候有不少人,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因为来的比较晚,刚好就剩一张桌子,几人围桌就坐。点好了菜单,大家开始聊了起来,话匣子一打开就 ...
 
海乐和山杠是光屁股长大的好伙伴。海乐去外面打工时,把山杠也带去了。海乐比山杠小一岁,可看上去比山杠成熟得多,山杠事事都听海乐的。山杠除了没有海乐成熟,还有一个弱点:吃饭时总是牙嚼牙嚼。牙 ...
 
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坐在电视前看《朗读者》,我正在感慨,文字这样朗读出来真美,便听到儿子在说:“妈妈,我也想朗读!”我和老公对视一笑,对儿子的决定表示支持。于是,节目看完后,儿子找来他喜欢 ...
 
小灰是一只猫。一年前,我经过宠物店时看到了它。那时的它才刚刚满月,似未睡醒的双眼,嘴边稀稀拉拉的几撇小胡须,捧在手上那毛绒绒的感觉,我没有半分迟疑,立刻把它抱回了家。因为它全身灰色,所以 ...
 
坐在教室里,看着中午刚洗的头发随着微风的幅度肆意地摆弄姿势,或轻扬、或曼舞,恰好与门外的树叶叠合在一起。头顶有一个铁皮质地的风扇,现在它还未吱呀吱呀的响,但是再过二十天,它便会每天从早到 ...